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9課-道總建立(三)設法生起菩提心
總之,我們必須在心裡建立「若沒有菩提心與證空慧,根本不行」的認識。那麼,要修菩提心需要什麼?首先必須思惟菩提心的利益,多方面、大量地思惟菩提心利益,然後在心裡生起「若不生起菩提心,那就不行」的想法。思惟菩提心的利益,明白修菩提心對我們眼前有幫助、對究竟也有幫助、要成佛就必須靠它,少了菩提心就不行。菩提心的利益與思惟方法,在道次第與修心教授裡都有,此外在《入行論》裡也有。以《入行論》來說,它的次第安排就是這樣,第一品講的就是菩提心利益,因為若要生起菩提心,首先必須思惟菩提心的利益。
思惟菩提心的利益時,可以參考《華嚴經》裡的內容,它用了很多譬喻說明菩提心的利益,你可以選用一些喻去思惟,相關的內容我有收集在《道次第集經彙道》裡,但因為實在太多了,所以沒有全部都收錄進來,我只放了對我而言比較容易了解的喻,例如說菩提心像花、像大地、像種子、像如意寶、像黃金等。思惟菩提心利益時,有時可以結合譬喻去思惟。受過菩薩戒、受過願心儀軌的人,每天應該要思惟菩提心利益六次。
總之,要思惟菩提心利益。思惟時不要只是嘴巴唸過,好像只是在列隊唱名一樣,必須讓那些思惟可以動搖你的心。如何才能動改你的心?首先,對於「若這樣做,就可以得到那樣的結果」的那個結果,你必須有想要它的心。例如,如果金錢對你根本沒有吸引力,你不需要錢,若有人跟你說「去工作,就可以賺到錢」時,你就只會敷衍地回應他,不會因此產生想工作的心。同樣地,讀到「若修菩提心,可以得到這種結果」,若你對那種結果根本沒有希求心,又怎麼會想要修菩提心?所以,若沒有想成佛的心, 別人跟你說「修菩提心可以成佛」,你也只會淡淡地回應他:「喔!大概是吧。」若你沒有想要解脫,別人跟你說「修菩提心可以解脫」,你也不會想要去修。若別人跟你說「修菩提心,下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所依身」,但如果你沒想過要有好的所依身,又怎麼會去修菩提心呢?若你沒有「下輩子如果投生惡趣就慘了,所以一定要把惡業懺除乾淨」這種想法,聽到「修菩提心可以淨除罪業」,你也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。
所以,在思惟菩提心利益之前,有些必備的基礎,這些基礎即是下士道與中士道,包括下士道的死亡無常、惡趣苦、業果,若造惡業會墮入惡道、若造善業可以獲得妙善所依身,中士道例如解脫的利益等。若沒有學習下士道與中士道,則菩提心的利益你即使聽在耳裡,心裡也不會太在乎,在你心裡就是生不起「我真的要它!」這種力道。如果你有一點相信下士道裡講的業果,你想到自己目前為止造了好多惡業,接著想到「這些惡業要怎麼樣才能淨除乾淨」,若你很在意,心裡隨時都在想著這件事,聽到人家說「你就發起菩提心吧!一旦生起菩提心,在剎那剎那間,罪業就會很快地清除乾淨」,你就會產生「我應該要修菩提心!」這種心情。如果人家跟你說:「你就修菩提心吧! 一旦生起菩提心,福德資糧就會在剎那剎那間圓滿。」你就會想「我應該修菩提心!」,而且你會產生歡喜心,否則你不會想修菩提心。
之前我談到下士道時,不是有說應該要考慮投生極樂淨土或妙喜淨土的事嗎?以下這段話的出處我不太確定,可能是《現在諸佛現住三摩地經》,總之,有一部佛經提到了能投生淨土的因,並特別提到了四個因,若造了這四個因並迴向投生淨土,一定會投生;其他的因雖然也是能投生的因,但沒有用「一定」這個字眼,如果你有造過其他很重的惡業,暫時上,那個惡業的能力會先展現出來,所以雖然造了能投生的因,就眼前的下一生來說,依舊無法如願投生。然而,若造了這四個因,只要有回向要投生淨土,就一定能如願投生。這四個因中,有一個因是菩提心。只要好好地生起菩提心,然後迴向能投生極樂淨土,一定會如願投生。這也是菩提心的利益之一。菩提心的利益很多,而現在我們並不是專門在講菩提心的利益,所以這部份就暫時說到這裡。
※ 摘要:
思惟菩提心的利益時,可以參考《華嚴經》裡的內容,它用了很多譬喻說明菩提心的利益,你可以選用一些喻去思惟,相關的內容我有收集在《道次第集經彙道》裡,但因為實在太多了,所以沒有全部都收錄進來,我只放了對我而言比較容易了解的喻,例如說菩提心像花、像大地、像種子、像如意寶、像黃金等。思惟菩提心利益時,有時可以結合譬喻去思惟。受過菩薩戒、受過願心儀軌的人,每天應該要思惟菩提心利益六次。
總之,要思惟菩提心利益。思惟時不要只是嘴巴唸過,好像只是在列隊唱名一樣,必須讓那些思惟可以動搖你的心。如何才能動改你的心?首先,對於「若這樣做,就可以得到那樣的結果」的那個結果,你必須有想要它的心。例如,如果金錢對你根本沒有吸引力,你不需要錢,若有人跟你說「去工作,就可以賺到錢」時,你就只會敷衍地回應他,不會因此產生想工作的心。同樣地,讀到「若修菩提心,可以得到這種結果」,若你對那種結果根本沒有希求心,又怎麼會想要修菩提心?所以,若沒有想成佛的心, 別人跟你說「修菩提心可以成佛」,你也只會淡淡地回應他:「喔!大概是吧。」若你沒有想要解脫,別人跟你說「修菩提心可以解脫」,你也不會想要去修。若別人跟你說「修菩提心,下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所依身」,但如果你沒想過要有好的所依身,又怎麼會去修菩提心呢?若你沒有「下輩子如果投生惡趣就慘了,所以一定要把惡業懺除乾淨」這種想法,聽到「修菩提心可以淨除罪業」,你也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。
所以,在思惟菩提心利益之前,有些必備的基礎,這些基礎即是下士道與中士道,包括下士道的死亡無常、惡趣苦、業果,若造惡業會墮入惡道、若造善業可以獲得妙善所依身,中士道例如解脫的利益等。若沒有學習下士道與中士道,則菩提心的利益你即使聽在耳裡,心裡也不會太在乎,在你心裡就是生不起「我真的要它!」這種力道。如果你有一點相信下士道裡講的業果,你想到自己目前為止造了好多惡業,接著想到「這些惡業要怎麼樣才能淨除乾淨」,若你很在意,心裡隨時都在想著這件事,聽到人家說「你就發起菩提心吧!一旦生起菩提心,在剎那剎那間,罪業就會很快地清除乾淨」,你就會產生「我應該要修菩提心!」這種心情。如果人家跟你說:「你就修菩提心吧! 一旦生起菩提心,福德資糧就會在剎那剎那間圓滿。」你就會想「我應該修菩提心!」,而且你會產生歡喜心,否則你不會想修菩提心。
之前我談到下士道時,不是有說應該要考慮投生極樂淨土或妙喜淨土的事嗎?以下這段話的出處我不太確定,可能是《現在諸佛現住三摩地經》,總之,有一部佛經提到了能投生淨土的因,並特別提到了四個因,若造了這四個因並迴向投生淨土,一定會投生;其他的因雖然也是能投生的因,但沒有用「一定」這個字眼,如果你有造過其他很重的惡業,暫時上,那個惡業的能力會先展現出來,所以雖然造了能投生的因,就眼前的下一生來說,依舊無法如願投生。然而,若造了這四個因,只要有回向要投生淨土,就一定能如願投生。這四個因中,有一個因是菩提心。只要好好地生起菩提心,然後迴向能投生極樂淨土,一定會如願投生。這也是菩提心的利益之一。菩提心的利益很多,而現在我們並不是專門在講菩提心的利益,所以這部份就暫時說到這裡。
※ 摘要:
- 多方面、大量地思惟菩提心利益,然後在心裡生起「若不生起菩提心,那就不行」的想法。
- 在思惟菩提心利益之前,有些必備的基礎,這些基礎即是下士道與中士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