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課-道總建立(四)修行次第(上)

要生起菩提心,之前必須思惟菩提心的利益;要讓這些菩提心利益真的讓你動心,之前必須有下士道與中士道的思惟,否則就算有思惟菩提心的利益,也不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要生起菩提心,之前必須學過下士道與中士道,這是一個部份。另一個部分是,之前講過,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心,所以要生起菩提心,之前必須生起大悲心。如果你希望自己生起的是真正的大悲心,就必須希望一切有情離開輪迴苦或說行苦,否則就算你的所緣是一切有情,但你只希望一切有情脫離苦苦,就算這是無造作的心,也不是符合定義的大悲心。所以,你必須生起「願一切有情脫離行苦」的心,當然也必須有「希望一切有情脫離壞苦」的心。

然而,你要真的能這樣想,必須先真正認識壞苦與行苦是苦。當你想著「願有情能夠脫離某種苦」時,你會先思惟有情受這種苦的情況。什麼是壞苦?財富受用圓滿,這些是有漏樂,當然,若它們成為學法的順緣或成辦利他的支分,這是另外一回事;如果不是,則財富受用很圓滿、身體很圓滿、產生樂受等,這些全都是壞苦。在思惟有情承受壞苦的情況,想著那些財富受用很圓滿的有情時,如果你心裡其實很想跟他們一樣,你有「好希望我也擁有財富受用」這種心,這樣根本不行。甚至,一個根本沒有看到壞苦過失的人,若他很希望某人不要有錢,這是壞的心而不是好的心。若你覺得輪迴圓滿很好,卻又希望別人失去輪迴圓滿,這不是利他心,而是傷害心。相反地,若你的想法是「這些輪迴圓滿不好,會傷害對方」,因此希望對方能離開這些輪迴圓滿,這種心才能算是悲心。所以你必須先在自己身上思惟壞苦與行苦,認識到它們是苦,並生起想要脫離的心。還沒到這個程度之前,就算你移到別人身上去思惟,就算你已對他生起慈愛心,也很難對他生起「願你脫離一切苦」的心,你無法真心希望他脫離壞苦和行苦。

而且,如果沒有好好認識輪迴的過失,就算嘴巴會講,但因為從來沒有實修過,心裡對輪迴過患沒有感覺。跟這種人介紹什麼是解脫時,他可能很希望自己不要獲得解脫,因為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輪迴。同樣地,一個沒有好好思考「由於貪著今生而造不善業,因此讓自己在這輩子受苦、下輩子墮入惡道」這件事情的人,你跟他說:「應該要捨棄今生。」他會說:「這怎麼行!誰會這樣捨棄呢?」

總之,要生起希望他人脫離行苦的心,之前一定要有希望自己可以脫離行苦的心。有親身經驗的人,比較有能力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,例如你生病了,有朋友來照顧你,如果他有生病的經驗,他對你的關照就會比較好;但如果他從來沒有生過病,雖然他沒有故意要虐待你,但跟這種人互動就會比較辛苦一點。例如你跟他一起做事,然後你說自己身體不舒服,他可能以為你是想偷懶而隨便找藉口,他很容易就跑出這種念頭。但如果他是生過病的人,就會比較了解你的情況與需要。同樣地,如果自己沒有想要脫離輪迴,就不可能希望對方脫離輪迴。由此可知,要生起大悲心,一定要有中士道的基礎。

想要脫離輪迴的意思,不只是想要脫離畜牲等惡趣,而是連人、天等善趣也都想要脫離。想想看,一個根本沒想過要脫離地獄、餓鬼、畜牲等惡趣的人,又怎麼可能生起想要完全脫離人道與天道之苦的心?他如果連惡趣苦都不怕,又怎麼會害怕善趣呢?所以,若要生起希求解脫的心,必須要有共下士道的基礎,這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是,在講死亡無常時有提過,如果心裡沒有絲毫死亡無常的證量,這個人根本不會想到佛法。我在想,那些管理多家工廠、公司的大老闆,那些非常有錢的人,雖然不能說絕對都是如此,但基本上他應該完全沒空去想什麼佛法。別的不談,就算他出生在佛教國家,也不會有空想到法;就算來到聖地,也沒空好好朝聖。我曾在菩提伽耶看過一個人,他可能是一個蠻有錢的人,他非常快地繞塔一圈,很快地供燈,然後很快地照了一張相,然後就走了,根本沒空慢慢來。總之,如果沒有想到死亡無常,他的一輩子應該只會繞著世間的事情轉,根本不會想到佛法。也許偶爾會想「我該做點什麼,也許該學一下佛法」,但他根本沒有時間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,因為他無法捨下那些時間。就算捨得花一點時間去學佛了,但他去學佛的原因,可能是為了這輩子,例如想要贏得別人的稱讚;就算目標不是為了這輩子的安樂,但他能好好地學多久?也許一兩天,也許一個月、兩個月,他就會放掉這件事情了。若沒有念死無常,就不會有下士道,也不可能有中士道,上士道就更不用說了,連產生的基礎都沒有。

所以,從這個角度來說,要生起菩提心,中士道與下士道的實修是一定要的,少了它們,根本不可能生起具足定義的菩提心。當然,要種一點菩提心習氣並非不可能,閱讀一些闡釋菩提心的經論,稍微做一點思惟,這樣的確可以種下一點習氣,也會累積一點福德,但無法生起菩提心。要生起菩提心,前面必須要有基礎。如果前面生起的這些心都是造作的,則你生起的菩提心也會是造作的;如果前面生起的這些心是無造作的心,則你生起的菩提心也會是無造作的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要生起菩提心,之前必須思惟菩提心的利益;要讓這些菩提心利益真的讓你動心,之前必須有下士道與中士道的思惟。
  • 要生起菩提心,必須要實修中士道與下士道。少了它們,根本不可能生起具足定義的菩提心。如果前面生起的這些心都是造作的,則你生起的菩提心也會是造作的;如果前面生起的這些心是無造作的心,則你生起的菩提心也會是無造作的。
  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