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4課-中士道(上)
(二)中士:
受用無厭為一切苦門,輪回圓滿實無可依賴,
知其過患而于解脫樂,生起極大希求祈加持。
接著開始要談的是,透過思惟輪迴過患而生起出離心。無論受用多少的輪迴安樂,依靠色聲香味觸而帶來的快樂,就算受用得再多,也不會覺得飽足。其實,一般當我們在說「快樂」的時候,是我們在那時產生了一種滿足感,不覺得滿足就不會說自己快樂, 例如口渴時喝水,你會被滿足,而那時你會感覺到快樂。同樣地,你產生了某種欲望,然後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,在那時候你有稍微被滿足,於是你覺得自己快樂。然而,雖然你在那時候有稍微被滿足,但你的欲望也隨著變大,所以經典用了「喝鹽水止渴」這個譬喻來描述這種情況。口渴時喝水,在喝下去的當下,渴的感覺會稍微被壓低,但是喝鹽水本身就會讓你變得更渴。同樣地,你去受用五欲塵,在那個當下,你會有一點滿足的感覺,但你的欲望也因此變得更大。欲望變大,你的不滿足也會變大,為了解除這種不滿足感,於是你再去受用五欲塵,又覺得有一點滿足,但結果欲望又被養得更大,如此不斷地惡性循環,情況就變得愈來愈糟。
看看社會裡的例子,日子過得中等的人可能好一點,愈往上看,那些身在高位的人不斷要經歷那些苦,難道不是因為愈來愈難以被滿足造成的嗎?他的貪愛被養得愈來愈大,因此而產生的困難也就愈來愈多。如果欲望少一點又懂得知足,多少還是可以領受到一點快樂;但如果完全沒有在少欲知足方面做實修,不滿足感愈來愈大,你就只能繼續這樣下去,不斷地重覆經歷各種困難。你在過的日子,只是從別人的眼光看來會說還不錯,但實際上怎麼樣,也只有你自己知道。
例如在經濟狀況尚可的時候,有中等的房子住你就覺得很好了,能送孩子到一般的學校讀書,你也就覺得蠻好了。在這些中等的狀況裡活著,你可以不特別去做點什麼,你也就覺得還不錯了。後來你的經濟狀況變得很好,本來的中等生活圈就沒有辦法滿足你了,當然一方面是因為你有能力過得起更好的生活,但另一方面由於你變得更重視面子、名聲之類的事,就會覺得你必須搬到高級一點的地區,而且房子要自己蓋或是用買的,租房子住對你來說變成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。但事實上,不管房子是租的還是買的,同樣都是借來的,有一天都要還回去,不能被你帶走。雖然其實一樣,但你就是堅持要自己蓋或買房子;小孩也不能再唸普通學校,要送到比較高級的學校才可以,這樣一來你又變成不夠,又要更努力賺錢才能應付得來。等到你真的變得更有錢,你的標準又再提高了,你要住更好的房子,小孩要送到更高級的學校,而且你還需要車子,這車子也不可以太普通,然後你又變得不夠,又要再繼續賺更多錢。就在這無窮的追逐中,一生就過完了。
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,你有給自己設定一個界限,你想著:如果存款有六百萬就很開心了,但等你真的達標,你又覺得這樣哪裡夠?於是你就在怎麼也完不了的苦中過完一生,就困在這一件事情完全無法抬頭。
「受用無厭」這幾個字的意思,一方面可以用「喝鹽水止渴」這個譬喻說明,另一方面也可以用「抓癢」這個喻做說明。身上有傷口,傷口快癒合時會很癢,抓癢可以直接帶來舒服感,但是繼續不停地抓,反而會對這個傷口不利,不會讓它更快痊癒。口渴是身體缺水,而貪欲就跟生病一樣。由於它是病,你卻讓自己被這個疾病牽著走,照它的意思去做,雖然能在暫時上獲得一點好處,但如果你就把這件事當成心要,當成最該做的事,這樣就錯了。所以你應該用什麼樣方法呢?
口渴時,的確應該要止渴,但是要如何止渴呢?佛法的方法與世間人的方法不一樣,一般人的做法是喝水,佛法的做法是直接讓身體不再渴, 不會口渴就不需要喝水,當然也不會有喝完水之後的那種快樂感。
解釋完「受用無厭」,再來看「一切苦門」。如果只是受用無厭、不知滿足那還好一點, 但這些世人眼中的快樂,其實背後會引生非常多的苦。快樂時會以這快樂為所緣生起貪欲,然而這快樂的本質是無常,當它產生變化時,在這一輩子就會讓我們變得辛苦;再者,這貪欲又會讓我們造其他的業,由於造業而使得我們再度在輪迴流轉,又繼續再受苦。受苦、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生氣,因為起瞋心而讓這輩子過得很辛苦,不只如此,又再讓你造業,然後繼續在輪迴流轉。從這裡可以看出來,這輩子與下輩子不斷受苦的禍水,就是世間的快樂。在「一切苦門」這句話裡更要講的是,這輩子受苦、下輩子繼續遇到困難,一切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輪迴裡投生。
「輪迴圓滿實無可依賴」的意思是,平常讓我們能安心的對象,例如,如果有健康的身體,這應該會讓你覺得安心。但事實上,不論這輩子或下輩子,就算獲得再好的身體,最後都是要捨棄。這輩子的身體就算再健康、無病、俊美、有力,也會漸漸變得佝僂衰退;這輩子就算再有錢、再有名,最後也是會衰退,時間也許就發生在今生,也許是在死後,總之就是不可靠;這輩子就算擁有再好的朋友,當你面臨死亡這個最大的困境,當你到了中陰,這個面對可能上升或下墮的臨界點,是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,但那時你只能一個人面對,朋友對你一點用也沒有,所以朋友並不可靠。不只我剛才說的那些時刻,即使以今生還活著的期間來說,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悲劇,例如小孩殺死父母,也有少數父母殺死小孩的例子,還有夫妻之間互相殺戮。他們一開始是相愛到可以為對方捨命的關係,後來卻變得恨不能親手殺死對方。由此可知,這輩子的友伴關係並不可靠;再換了一輩子,那就百分之百確定是不可靠的。總之,輪迴裡的圓滿沒有任何一項是可靠的。
不過,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,就不要去想輪迴圓滿不可靠,可以去想輪迴裡的缺點也都是不可靠的,不管你現在的名聲再差、別人如何瞧不起你,無論處境再差也都不可靠,因為情況是會改變的。只以一輩子的長度來看,有人上半輩子沒沒無聞,但下半輩子卻變得很有名;這輩子完全沒沒無聞的人,下輩子也可能變成非常有名的人;這輩子非常窮困,但下輩子卻變成非常富有的人。前陣子我在班格洛遇到一個人,他以前窮到沒有錢買車票,整個人就縮在火車廂裡的一個角落,身上就只有披著一件破爛的毯子,但近來他成了一個千萬富翁。窮人翻身變成有錢人,有可能在這輩子就看得到,也可能發生在下輩子。總之,壞的遭遇不可靠,好的遭遇也不可靠。
「知其過患而于解脫樂,生起極大希求祈加持」,透過剛才的思惟,看到輪迴圓滿的過患,願我能對解脫的安樂產生大希求心。看到輪迴過患,又看到它的根本是我執,如果能夠消滅我執,所獲得的安樂才是具備「滅靜妙離」的真正安樂,因此祈求上師佛加持,希望自己能對解脫的安樂產生大希求心。
所謂看見輪回過患,最主要的是看到行苦的過患,看到世間安樂的過患,否則無論講再多的希求解脫,恐怕沒有辦法真正到位,而且你也只是跟隨著佛教傳統,說自己有想要解脫,但這些話恐怕並不是你真正的心裡話,你心裡真正的想法恐怕是「真希望我不要得解脫」,因為,想要離開苦苦的心應該大家都有,但是,想要離開壞苦與行苦,想要脫離自己這個蘊體,除非你真的打從心底看見它的過失,否則不可能產生。所謂解脫,也是必須要脫離這個蘊體,脫離壞苦與行苦,你仔細看看自己的心,是不是希望不要脫離它們呢?如果是,那你就只是在嘴上說希望解脫而已,但這樣是不會成功的。所以你必須要看見輪迴的過患。輪迴不是沒有過患,只是我們現在沒有能力看見它的過患,所以必須學習,才會有能力真正看到輪迴的過患,然後才能真正對解脫產生大希求心。
一旦看見輪迴過患,而你又能稍微捨棄一點輪迴安樂,你會非常開心;如果沒看見輪迴過患,只是一直跟自己喊話說「你應該要捨棄輪迴安樂」,一方面你應該做不到,二方面就算你真正捨棄一點輪迴安樂,你也不會快樂。
※ 摘要:
受用無厭為一切苦門,輪回圓滿實無可依賴,
知其過患而于解脫樂,生起極大希求祈加持。
接著開始要談的是,透過思惟輪迴過患而生起出離心。無論受用多少的輪迴安樂,依靠色聲香味觸而帶來的快樂,就算受用得再多,也不會覺得飽足。其實,一般當我們在說「快樂」的時候,是我們在那時產生了一種滿足感,不覺得滿足就不會說自己快樂, 例如口渴時喝水,你會被滿足,而那時你會感覺到快樂。同樣地,你產生了某種欲望,然後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,在那時候你有稍微被滿足,於是你覺得自己快樂。然而,雖然你在那時候有稍微被滿足,但你的欲望也隨著變大,所以經典用了「喝鹽水止渴」這個譬喻來描述這種情況。口渴時喝水,在喝下去的當下,渴的感覺會稍微被壓低,但是喝鹽水本身就會讓你變得更渴。同樣地,你去受用五欲塵,在那個當下,你會有一點滿足的感覺,但你的欲望也因此變得更大。欲望變大,你的不滿足也會變大,為了解除這種不滿足感,於是你再去受用五欲塵,又覺得有一點滿足,但結果欲望又被養得更大,如此不斷地惡性循環,情況就變得愈來愈糟。
看看社會裡的例子,日子過得中等的人可能好一點,愈往上看,那些身在高位的人不斷要經歷那些苦,難道不是因為愈來愈難以被滿足造成的嗎?他的貪愛被養得愈來愈大,因此而產生的困難也就愈來愈多。如果欲望少一點又懂得知足,多少還是可以領受到一點快樂;但如果完全沒有在少欲知足方面做實修,不滿足感愈來愈大,你就只能繼續這樣下去,不斷地重覆經歷各種困難。你在過的日子,只是從別人的眼光看來會說還不錯,但實際上怎麼樣,也只有你自己知道。
例如在經濟狀況尚可的時候,有中等的房子住你就覺得很好了,能送孩子到一般的學校讀書,你也就覺得蠻好了。在這些中等的狀況裡活著,你可以不特別去做點什麼,你也就覺得還不錯了。後來你的經濟狀況變得很好,本來的中等生活圈就沒有辦法滿足你了,當然一方面是因為你有能力過得起更好的生活,但另一方面由於你變得更重視面子、名聲之類的事,就會覺得你必須搬到高級一點的地區,而且房子要自己蓋或是用買的,租房子住對你來說變成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。但事實上,不管房子是租的還是買的,同樣都是借來的,有一天都要還回去,不能被你帶走。雖然其實一樣,但你就是堅持要自己蓋或買房子;小孩也不能再唸普通學校,要送到比較高級的學校才可以,這樣一來你又變成不夠,又要更努力賺錢才能應付得來。等到你真的變得更有錢,你的標準又再提高了,你要住更好的房子,小孩要送到更高級的學校,而且你還需要車子,這車子也不可以太普通,然後你又變得不夠,又要再繼續賺更多錢。就在這無窮的追逐中,一生就過完了。
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,你有給自己設定一個界限,你想著:如果存款有六百萬就很開心了,但等你真的達標,你又覺得這樣哪裡夠?於是你就在怎麼也完不了的苦中過完一生,就困在這一件事情完全無法抬頭。
「受用無厭」這幾個字的意思,一方面可以用「喝鹽水止渴」這個譬喻說明,另一方面也可以用「抓癢」這個喻做說明。身上有傷口,傷口快癒合時會很癢,抓癢可以直接帶來舒服感,但是繼續不停地抓,反而會對這個傷口不利,不會讓它更快痊癒。口渴是身體缺水,而貪欲就跟生病一樣。由於它是病,你卻讓自己被這個疾病牽著走,照它的意思去做,雖然能在暫時上獲得一點好處,但如果你就把這件事當成心要,當成最該做的事,這樣就錯了。所以你應該用什麼樣方法呢?
口渴時,的確應該要止渴,但是要如何止渴呢?佛法的方法與世間人的方法不一樣,一般人的做法是喝水,佛法的做法是直接讓身體不再渴, 不會口渴就不需要喝水,當然也不會有喝完水之後的那種快樂感。
解釋完「受用無厭」,再來看「一切苦門」。如果只是受用無厭、不知滿足那還好一點, 但這些世人眼中的快樂,其實背後會引生非常多的苦。快樂時會以這快樂為所緣生起貪欲,然而這快樂的本質是無常,當它產生變化時,在這一輩子就會讓我們變得辛苦;再者,這貪欲又會讓我們造其他的業,由於造業而使得我們再度在輪迴流轉,又繼續再受苦。受苦、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生氣,因為起瞋心而讓這輩子過得很辛苦,不只如此,又再讓你造業,然後繼續在輪迴流轉。從這裡可以看出來,這輩子與下輩子不斷受苦的禍水,就是世間的快樂。在「一切苦門」這句話裡更要講的是,這輩子受苦、下輩子繼續遇到困難,一切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輪迴裡投生。
「輪迴圓滿實無可依賴」的意思是,平常讓我們能安心的對象,例如,如果有健康的身體,這應該會讓你覺得安心。但事實上,不論這輩子或下輩子,就算獲得再好的身體,最後都是要捨棄。這輩子的身體就算再健康、無病、俊美、有力,也會漸漸變得佝僂衰退;這輩子就算再有錢、再有名,最後也是會衰退,時間也許就發生在今生,也許是在死後,總之就是不可靠;這輩子就算擁有再好的朋友,當你面臨死亡這個最大的困境,當你到了中陰,這個面對可能上升或下墮的臨界點,是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,但那時你只能一個人面對,朋友對你一點用也沒有,所以朋友並不可靠。不只我剛才說的那些時刻,即使以今生還活著的期間來說,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悲劇,例如小孩殺死父母,也有少數父母殺死小孩的例子,還有夫妻之間互相殺戮。他們一開始是相愛到可以為對方捨命的關係,後來卻變得恨不能親手殺死對方。由此可知,這輩子的友伴關係並不可靠;再換了一輩子,那就百分之百確定是不可靠的。總之,輪迴裡的圓滿沒有任何一項是可靠的。
不過,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,就不要去想輪迴圓滿不可靠,可以去想輪迴裡的缺點也都是不可靠的,不管你現在的名聲再差、別人如何瞧不起你,無論處境再差也都不可靠,因為情況是會改變的。只以一輩子的長度來看,有人上半輩子沒沒無聞,但下半輩子卻變得很有名;這輩子完全沒沒無聞的人,下輩子也可能變成非常有名的人;這輩子非常窮困,但下輩子卻變成非常富有的人。前陣子我在班格洛遇到一個人,他以前窮到沒有錢買車票,整個人就縮在火車廂裡的一個角落,身上就只有披著一件破爛的毯子,但近來他成了一個千萬富翁。窮人翻身變成有錢人,有可能在這輩子就看得到,也可能發生在下輩子。總之,壞的遭遇不可靠,好的遭遇也不可靠。
「知其過患而于解脫樂,生起極大希求祈加持」,透過剛才的思惟,看到輪迴圓滿的過患,願我能對解脫的安樂產生大希求心。看到輪迴過患,又看到它的根本是我執,如果能夠消滅我執,所獲得的安樂才是具備「滅靜妙離」的真正安樂,因此祈求上師佛加持,希望自己能對解脫的安樂產生大希求心。
所謂看見輪回過患,最主要的是看到行苦的過患,看到世間安樂的過患,否則無論講再多的希求解脫,恐怕沒有辦法真正到位,而且你也只是跟隨著佛教傳統,說自己有想要解脫,但這些話恐怕並不是你真正的心裡話,你心裡真正的想法恐怕是「真希望我不要得解脫」,因為,想要離開苦苦的心應該大家都有,但是,想要離開壞苦與行苦,想要脫離自己這個蘊體,除非你真的打從心底看見它的過失,否則不可能產生。所謂解脫,也是必須要脫離這個蘊體,脫離壞苦與行苦,你仔細看看自己的心,是不是希望不要脫離它們呢?如果是,那你就只是在嘴上說希望解脫而已,但這樣是不會成功的。所以你必須要看見輪迴的過患。輪迴不是沒有過患,只是我們現在沒有能力看見它的過患,所以必須學習,才會有能力真正看到輪迴的過患,然後才能真正對解脫產生大希求心。
一旦看見輪迴過患,而你又能稍微捨棄一點輪迴安樂,你會非常開心;如果沒看見輪迴過患,只是一直跟自己喊話說「你應該要捨棄輪迴安樂」,一方面你應該做不到,二方面就算你真正捨棄一點輪迴安樂,你也不會快樂。
※ 摘要:
- 產生某種欲望,然後得到想要的東西,在那時你有稍微被滿足,於是你覺得自己快樂。然而,就在那時,欲望也隨之變大了。如此不斷地惡性循環,情況就變得愈來愈糟。
- 世人眼中的快樂,其實背後會引生非常多的苦。
- 輪迴裡的事,無論好壞,都不可靠。
- 所謂看見輪回過患,最主要的是看到行苦的過患,看到世間安樂的過患,否則無論講再多的希求解脫,恐怕沒有辦法真正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