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9課-守護誓言戒
彼時成就二悉地之基,佛說乃為清淨誓言戒,
獲得無造作之定解已,縱捨命故守護祈加持。
入密之後,主要的實修是什麼呢?「彼時成就二悉地之基」中的「二悉地」分別是殊勝悉地與共通悉地。共通悉地包括成辦神通、隱形讓別人無法看見等等,殊勝悉地指的是佛果位。這兩種悉地的基礎是什麼呢?「佛說乃為清淨誓言戒」,持守誓言與戒律是成辦兩種悉地的基礎,「獲得無造作之定解已」的意思是,對於上述事情獲得非常堅固的定解,而且能夠非常自然的這樣想,「縱捨命故守護祈加持」的意思是,就算捨命,我也能夠做到好好守護誓言與戒律,祈求上師佛加持。
對於真正要實修密乘的人而言,首先要在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三者努力,然後受清淨的灌頂,而後要把誓言與戒律看得比生命更重要,用這種態度去守護,這是最根本的事。但是如果不懂得做法,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戒,雖然去受了灌頂,但也不知密乘的誓言與戒律是什麼,在這種情況下,別談守護了,連要持守什麼、該與不該做什麼也都完全不清楚,這樣一來,別說能快速成佛了,恐怕反而有離佛果愈遠的危險。
如果知道持守誓言與戒律的方法,會知道它有多困難。就像阿底峽尊者說的:「我應該沒有違犯別解脫戒,違反菩薩戒的過失偶爾會有,至於密乘的戒律,我犯錯的頻率就像下雨那樣多。」說實在的,要持守別解脫戒很容易,對真正有心的人來說;而菩薩戒就比較難。因為別解脫戒的重點在身口,有個時候還可以靠勉強的方法來守戒,雖然心裡有起了貪心、瞋心,如果能夠馬上關門,自己跑去躲起來,不與他人來往,就算你要想罵人也沒人可以罵,一旦少了對象也就不算犯戒。因為在別解脫戒並沒有規定你不可以起瞋心,但是要持菩薩戒,心就一定要做得到,關上門沒有用、不跟人相處沒有用,我們的心很聰明狡猾,速度也很快,所以很難防。到了密乘戒,難度就更高了。
舉個例子來說。一個受密乘戒的人,當他的別解脫戒或菩薩戒有一點違犯時,如果他心裡想:「這沒關係。」就犯了密乘戒的根本墮。以解脫戒的比丘戒來說,根本墮有四個,菩薩戒有十八個,密乘戒有十四個,而只要不在意,覺得自己犯一點小錯沒什麼,這樣就犯了密乘戒的根本墮。這樣說來,如果有人說自己沒有辦法持守別解脫戒與菩薩戒,卻有能力持守密乘戒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就算沒有不在意,但只要在沒有特別必要的狀況下犯戒,便犯了密乘十四根本墮的最低一層,稱為粗罪,所以才會說犯錯的頻率就像下雨那樣高。而剛才講的「特別必要的狀況」,有時的確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,例如,受了別解脫戒的人,手上不可以有很多錢,但如果事關佛陀教法與許多有情的利益,在這種狀況下,一個有持菩薩戒與密咒戒的人,手上若握有很多錢,不但沒有犯別解脫戒,也沒有違犯密乘戒的根本墮。但如果不是為了特別的目的,一旦違反別解脫戒,若內心覺得不在意,就是犯密乘戒的根本墮,如果沒有覺得不在意,則是犯了粗罪。由此可知,要能夠持密乘戒是很困難的事。
同樣地,持密乘戒的在家人,雖然不必穿出家僧服,也不必剃頭剃鬚,但其他各方面都要像出家人一樣,然而要做到這樣,也很不容易。近來大家由於沒有真正深究,會覺得學密是最容易的事,第二難的是持守菩薩戒,最困難的是持守解脫戒,為什麼會這樣呢?是因為不懂的緣故。而像阿底峽尊者那樣一個說自己應該沒有犯別解脫戒的人,在他眼中,犯密乘戒就像下雨那樣頻繁。
所以如果不懂得重點,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。如果有持守兩條戒律,卻犯了數千條戒律,就不知道最後結算下來,會投生到哪裡去。如果在有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見的前提之下,真正受了灌頂並且如理持守誓言與戒律,就算不實修,不過,從一方面來說,其實持守誓言與戒律也是在實修,這裡的意思是就算不另外刻意做什麼實修,不刻意地去修止觀,也會在十六輩子之內成佛;相反地,若沒有持守誓言與戒律,就算你去實修,獲得的結果不是佛果,而是投生惡趣。由此可見持守誓言與戒律的重要性。
在講上師的生平事跡時,會談到這位上師如何持守別解脫戒,也會談到他如何守菩薩戒,但是如果還能夠談到這位上師如何持守密乘戒,就會說這本傳記是非常了不起的傳記。智慧法幢親教師的上師竹旺洛桑那傑的傳記裡就有,標題則是「秘密行傳」。我讀了這本傳記,在這個標題的內容主要記載者他如何持密乘戒,內容感覺沒有很吸引人,但全部讀完之後卻覺得饒富深意,覺得一個真正成就者的傳記就應該是這個樣子。一般人眼中,厲害的大上師應該要能飛天遁地、說一些了不起的預言,大家會對這樣的人產生很大的信心,但其實這些又有什麼呢?真正的修行者傳記,若能寫到這位修行者是如何持戒,這才是真正的傳記,成為我們內心的楷模。
※ 摘要:
獲得無造作之定解已,縱捨命故守護祈加持。
入密之後,主要的實修是什麼呢?「彼時成就二悉地之基」中的「二悉地」分別是殊勝悉地與共通悉地。共通悉地包括成辦神通、隱形讓別人無法看見等等,殊勝悉地指的是佛果位。這兩種悉地的基礎是什麼呢?「佛說乃為清淨誓言戒」,持守誓言與戒律是成辦兩種悉地的基礎,「獲得無造作之定解已」的意思是,對於上述事情獲得非常堅固的定解,而且能夠非常自然的這樣想,「縱捨命故守護祈加持」的意思是,就算捨命,我也能夠做到好好守護誓言與戒律,祈求上師佛加持。
對於真正要實修密乘的人而言,首先要在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三者努力,然後受清淨的灌頂,而後要把誓言與戒律看得比生命更重要,用這種態度去守護,這是最根本的事。但是如果不懂得做法,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戒,雖然去受了灌頂,但也不知密乘的誓言與戒律是什麼,在這種情況下,別談守護了,連要持守什麼、該與不該做什麼也都完全不清楚,這樣一來,別說能快速成佛了,恐怕反而有離佛果愈遠的危險。
如果知道持守誓言與戒律的方法,會知道它有多困難。就像阿底峽尊者說的:「我應該沒有違犯別解脫戒,違反菩薩戒的過失偶爾會有,至於密乘的戒律,我犯錯的頻率就像下雨那樣多。」說實在的,要持守別解脫戒很容易,對真正有心的人來說;而菩薩戒就比較難。因為別解脫戒的重點在身口,有個時候還可以靠勉強的方法來守戒,雖然心裡有起了貪心、瞋心,如果能夠馬上關門,自己跑去躲起來,不與他人來往,就算你要想罵人也沒人可以罵,一旦少了對象也就不算犯戒。因為在別解脫戒並沒有規定你不可以起瞋心,但是要持菩薩戒,心就一定要做得到,關上門沒有用、不跟人相處沒有用,我們的心很聰明狡猾,速度也很快,所以很難防。到了密乘戒,難度就更高了。
舉個例子來說。一個受密乘戒的人,當他的別解脫戒或菩薩戒有一點違犯時,如果他心裡想:「這沒關係。」就犯了密乘戒的根本墮。以解脫戒的比丘戒來說,根本墮有四個,菩薩戒有十八個,密乘戒有十四個,而只要不在意,覺得自己犯一點小錯沒什麼,這樣就犯了密乘戒的根本墮。這樣說來,如果有人說自己沒有辦法持守別解脫戒與菩薩戒,卻有能力持守密乘戒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就算沒有不在意,但只要在沒有特別必要的狀況下犯戒,便犯了密乘十四根本墮的最低一層,稱為粗罪,所以才會說犯錯的頻率就像下雨那樣高。而剛才講的「特別必要的狀況」,有時的確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,例如,受了別解脫戒的人,手上不可以有很多錢,但如果事關佛陀教法與許多有情的利益,在這種狀況下,一個有持菩薩戒與密咒戒的人,手上若握有很多錢,不但沒有犯別解脫戒,也沒有違犯密乘戒的根本墮。但如果不是為了特別的目的,一旦違反別解脫戒,若內心覺得不在意,就是犯密乘戒的根本墮,如果沒有覺得不在意,則是犯了粗罪。由此可知,要能夠持密乘戒是很困難的事。
同樣地,持密乘戒的在家人,雖然不必穿出家僧服,也不必剃頭剃鬚,但其他各方面都要像出家人一樣,然而要做到這樣,也很不容易。近來大家由於沒有真正深究,會覺得學密是最容易的事,第二難的是持守菩薩戒,最困難的是持守解脫戒,為什麼會這樣呢?是因為不懂的緣故。而像阿底峽尊者那樣一個說自己應該沒有犯別解脫戒的人,在他眼中,犯密乘戒就像下雨那樣頻繁。
所以如果不懂得重點,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。如果有持守兩條戒律,卻犯了數千條戒律,就不知道最後結算下來,會投生到哪裡去。如果在有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見的前提之下,真正受了灌頂並且如理持守誓言與戒律,就算不實修,不過,從一方面來說,其實持守誓言與戒律也是在實修,這裡的意思是就算不另外刻意做什麼實修,不刻意地去修止觀,也會在十六輩子之內成佛;相反地,若沒有持守誓言與戒律,就算你去實修,獲得的結果不是佛果,而是投生惡趣。由此可見持守誓言與戒律的重要性。
在講上師的生平事跡時,會談到這位上師如何持守別解脫戒,也會談到他如何守菩薩戒,但是如果還能夠談到這位上師如何持守密乘戒,就會說這本傳記是非常了不起的傳記。智慧法幢親教師的上師竹旺洛桑那傑的傳記裡就有,標題則是「秘密行傳」。我讀了這本傳記,在這個標題的內容主要記載者他如何持密乘戒,內容感覺沒有很吸引人,但全部讀完之後卻覺得饒富深意,覺得一個真正成就者的傳記就應該是這個樣子。一般人眼中,厲害的大上師應該要能飛天遁地、說一些了不起的預言,大家會對這樣的人產生很大的信心,但其實這些又有什麼呢?真正的修行者傳記,若能寫到這位修行者是如何持戒,這才是真正的傳記,成為我們內心的楷模。
※ 摘要:
- 對於真正要實修密乘的人而言,首先要在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三者努力,然後受清淨的灌頂,而後要把誓言與戒律看得比生命更重要,用這種態度去守護,這是最根本的事。
- 若沒有持守誓言與戒律,就算你去實修,獲得的結果不是佛果,而是投生惡趣。由此可見持守誓言與戒律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