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課-主張「前後世不存在」的理由

有人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,因為心識只是大腦的產物,大腦停止運作,心識就跟著中斷;有人認為如果真的有前世,自己應該會記得才對。你呢?你也認為沒有前後世嗎?理由是什麼?
 

理由一:不記得


「如果我有前世,為何會不記得?」

這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。在這個問題背後,可能有兩種想法:一種是真的在問不記得的原因;另一種則是在說自己不信有前世。第二種想法背後的邏輯是,若前世真的存在,自己應該會記得,但因為不記得,所以前世並不存在。然而,「因為不記得,所以不存在」這種說法不合理,不能用這個理由說前世不存在,就像若有人因為跌倒或其他原因而失去記憶,難道要說這個人在跌倒前不存在嗎?

以前我們寺院有位老師,他不但經論學得很好、學生很多,而且這些學生的成績都很優異。有一天,不知什麼原因,這位老師突然昏倒,醒來之後,學過的經論都忘光了。學生來探望他時,他只覺得眼前的人有點面熟,但就是說不出名字。若剛才的道理說得通,那位老師在昏倒前應該不存在,但這種說法顯然不合理。再以我為例,六歲以前的事我都不記得,難道要說我直到六歲才存在嗎?

那麼,若明明有前世,又為何不記得?聖座曾說:「在記憶力很好的時候死亡,來世比較容易記得前世;若死時年紀很大,或因為久病身體衰弱,連帶使得記憶力衰退,這樣的人應該比較不容易憶起前世。」

雖然也有例外,但大多數擁有前世記憶的人,前世要不就是因為車禍、溺水等意外死亡,要不就是年紀輕輕就死亡;慢慢變老而死,又能記得前世的人非常少。心識由粗分到細分的變化過程不一樣,有的是突然變細的,有的是由於生病慢慢變細的,因為這樣的差別而影響他們能否記得前世。再者,也許慢慢經歷老病而死的人是壽盡而死,突然因為跌倒等意外而死的人,由於還有剩餘未盡的業,使得他們在下輩子比較容易想起前世。

經典中提到:對佛陀供燈或用清淨的意樂說法,是能憶起前世的因。雖然很難在這輩子就看到效果,但在下輩子,你有可能成為一個記得前世的人。

 

理由二:心識是大腦的產物

  
「心識是大腦的產物,會隨著死亡消失,所以沒有前後世。」

科學界針對「大腦對心識的影響」這個議題有很多研究與解釋,不少人因此認為心識只是大腦的產物。這些人主張:一旦死亡,大腦的作用停止,心識也就隨之消失,所以不會有來生,並以生活中常見的情況,例如有人因為腦部遭受撞擊而變得無法思考或失憶等,作為這種主張的佐證。乍看之下,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道理。

心識只是身體的產物嗎?在討論前後世時,這個議題是很重要的關鍵。

雖然科學界對大腦做了很多研究,但據我所知,目前為止,他們仍無法透過大腦全面性地解釋心識。有人說:「現在做不到,不表示未來做不到。」的確,但現在有能力解釋部分,也不表示未來一定能解釋全部。再者,就算科學有能力透過大腦的變化,全面性地解釋心識,也不能因此斷定在大腦之外沒有心識。目前科學對心識的研究,大多把重點放在「當腦部產生某種變化,連帶使得心識產生變化」,但這種觀察不足以對心識做出全面性的解釋;就算能,也無法以此證明只要離開了腦,就沒有心識存在。

我聽過一個故事。有一位住在西藏北部的牧民來到拉薩,到了餐廳,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電燈,他覺得非常驚喜,想把它帶回牧區。這個人是個有腦筋的人,他仔細觀察為何電燈會亮,沿著燈泡看到了電線,也看到了開關,他想:「原來電燈會亮是因為有這些材料!我懂了!」於是他就去五金行,把這些材料都買齊並帶到牧區,結果電燈當然不會亮。這個牧民雖然有做研究,但他只研究了表面的現象,卻忽略背後其他更重要的條件。

這個故事可以再與另一個例子結合,各位可能就會明白,為何剛才我說就算科學有能力全面地解釋心識,也無法因此而說在腦之外沒有心識。例如我們可以從電視螢幕看到各種畫面,熟悉電視機構造的人都知道,如果某一條線路損壞了,就會看不到某些影像與顏色,但可以看得到其他的影像與顏色。透過這種觀察,的確可以知道這些線路與影像之間的特定關係;但如果因此主張「電視畫面會產生什麼影像,完全由電視機裡的線路決定,產生電視畫面的條件就只有這些線路而已」,這種結論顯然是錯的。同樣地,腦與心識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,就算科學有能力從大腦的角度完整解釋心識的變化,也不能因此做出「在大腦之外沒有心」的結論。

由於科學詳細解釋腦部變化對心識的影響,很多人覺得科學似乎揭開了心識的神秘面紗,因此加深了「心識是大腦的產物」這種說法的影響力。然而,即使沒有科學解釋,很多事情其實我們也知道,例如有人因為跌倒而失去記憶,有人因為喝醉而變得大膽,或是因為喝醉而說實話,有些罹患憂鬱症的人,只要喝了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就會加重病情。這些由於身體與腦部變化而影響心識的例子,在日常生活裡都很常見。

有人說:「若心識另存在於大腦之外,它不是大腦的副產品,那麼在身體發生變化時,例如昏倒或腦部受傷,為何記憶力會喪失?」這是可以進一步研究的議題,但它無法成為在大腦之外沒有心識的理由。

雖然從某些例子來看,身體的變化大大影響心識的變化,所以心識看起來似乎並不另外存在於身體之外;但在其他的例子裡,卻可以看到心識對身體的影響。近來科學研究發現,猛利地修慈心與悲心時,身體的免疫力會增加;經常生氣則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,這個結論已經透過研究得到清楚的驗證。

為了研究心識變化對身體的影響,有一個研究單位以印度監獄的死刑犯作為受試者。他們讓死刑犯坐在椅子上,在椅子的把手下放一個銅盆,接著對死刑犯說明行刑的方式:「你被判死刑,現在我們要割斷你的動脈,讓你的血流乾,用這種方法處死你。」他們把犯人的眼睛蒙上,在他的手腕上劃下一刀,這一刀割得並不重,血流得不多,但實驗者刻意在旁邊製造血水滴到銅盆的聲音,受試者聽到這個聲音,心裡強烈地想著自己就要死了,最後他竟然真的死了。除了這個例子,平常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例子,例如過度擔心某事而使得身體變差。從這些心識影響身體的例子,似乎又可以說心識存在於身體或說腦部之外。

主張心識是腦的副產品,所以離開了腦,心識就不存在,這是我目前看到主張前後世不存在最有力的理由。但透過以上分析可知,這個理由其實並不充分。

※ 摘要:
  • 「因為不記得,所以不存在」這種說法不合理,就像若有人因為跌倒或其他原因而失去記憶,難道要說這個人在跌倒前不存在嗎?
  • 心識只是身體的產物嗎?在討論前後世時,這個議題是很重要的關鍵。
  • 雖然從某些例子來看,身體的變化大大影響心識的變化;但在其他的例子裡,卻可以看到心識對身體的影響。所以「主張心識是腦的副產品」這個主張不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