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1課-前後世存在【理由一】前世記憶(四)
前世記憶的紀錄裡有一些資料,看起來與證實前後世並沒有直接關係,但是,它們似乎也透露出一些訊息。研究這些資料,或許可以有一些饒富深義的發現。
不知以下這件事是否重要。從這些前世記憶的紀錄,可以看到有人前世被刀刺死,這一世剛出生時,在身上相同的位置可以看到疤痕,或像疤痕的印記;有人前世因為頭跌破而死,這一世剛出生時,在頭部的同一位置也有疤痕。印度拉達克有一座寺院,應該是慮克札倉,在一次與伊斯蘭教徒的衝突中,糾察師在聲援抗議者時,被警察開槍打到頭而過世。這輩子的他清楚記得前世的事,而且在同一個部位也有傷痕。不過隨著年紀漸漸長大,疤痕愈來愈淡,最後就看不見了。這種例子不只一兩件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往下探討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答案,但有可能開啟另一條思路,帶我們看見其他的事情。
往來於前後世的是心識,而身體的外傷就算再嚴重,應該只能傷到粗分的身體,但為什麼傷痕會被帶到來世?之後我會提到,根據佛教經論,往來於前後世的不只心識,還有微細身,所以有些人會從微細身的角度解釋。然而微細身會被傷到而留下疤痕嗎?這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事情。
之前我的想法是,也許可以從業果的角度解釋。形成疤痕的因,除了能被我們看見的外緣,業也是形成疤痕的因。雖然換了下一生,但如果那個業還沒結束,就會在來生留下一些痕跡。不過由於沒有找到清楚的經典根據,所以我又繼續思考其他的可能性。
後來我想,也許還可以這樣解釋。前世無論是被刀刺或被槍打中,那個部位一定很痛,由於「這裡很痛、這裡有傷口」的強烈想法,使得來世身體的同一個部位也產生傷痕。這與靠著相信而產生的作意有點像,而這種力量是很大的。這是我想到的一種可能性,但我並不確定。
我聽說有女子很想懷孕生子,但她的身體並沒有懷孕的條件,由於「我已懷孕,有胎兒在我腹中」的作意,使得她的身體產生了與孕婦相同的變化。過了九個月,到了該生產的時候,當然不會有小孩生出來,肚子裡只有脂肪而已。聽說在印度的醫院裡,有專門在看這種症狀的專科。
以下內容雖然與前後世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因為它們有點重要,所以還是講一下。佛教經典與其他宗教典籍,都有提到心識對外境的影響力,透過內心思考可以改變外在的事物,但不知科學會不會這樣說。想想看,如果心識可以影響外境,是透過什麼樣的關連性,使得這種影響發生呢?我認為它是值得思考的議題,透過它,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意義重大的收穫。
根據我目前為止做的研究,雖然仍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據,但似乎可以從五種角度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。第一,心識非常專注,三摩地的力量得以展現時,可以影響外境;第二,心識懷有強大的欲求時,可以影響外境;第三,由於業的力量,心識可以影響外境;第四,智慧有能力讓內心的認知與事實相符,在這種狀態下,心識可以透過智慧的力量影響外境;第五,心識可以透過勝解的力量影響外境。
從這五種角度觀察生活裡的某些情境,或許可以看到一些證明,例如那些修法有效的例子。修法時,若修法者有好好地為施主祈求,修法時非常專心,再加上有思惟無常、空性等,讓內心的認知與事實很接近。此外,施主或修法者愈相信修法的效力,修法的效果就會愈明顯;供養三寶、獻上朵瑪,圓滿地完成儀軌,這些都屬於透過業產生影響力。以上這些條件愈完整,修法的效果就會愈好;愈缺乏,修法的效果就會愈不明顯。例如修法者如果沒有修慈悲心,沒有好好地為施主祈求,只是有口無心地把儀軌唸完,恐怕很難有用。
內心對外境的影響,除了經論講過的例子,我提不出其他有力的理由。但是,只要心與對境的真相愈接近,心與對境的連動性就愈高,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實。
想想看,透過三摩地如何能影響外境?心識是無法碰觸的,那它是如何能影響外境?是心識跑到外境上嗎?即使是,心識無法碰觸,又要如何影響外境?這是我想要研究的問題,但也許我真的想太多了。
以前我因為這樣而被洛桑嘉措校長責備。我研究很多這一類的問題,在向校長請益時,他用責備的語氣跟我說:「這些問題與研究,太過頭了!」這番話是他發自內心的話。又有一次,辯經學院的嘉措老師也提出很多類似的問題,校長說:「你們這些人怎麼都一樣!」也許,有些疑惑真的是太鑽牛角尖了。
我第一次向洛桑校長提問就被責罵,雖然我並不覺得問題本身有錯,但校長的責備卻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校長要講的,就像之前講過的,如果沒有與自己的實修結合,而是像管閒事般的研究,這種作法是錯的。透過洛桑校長的責備,我更確定做佛法研究要與實修結合。至於我提出引發洛桑校長責備的問題,我至今仍不覺得那個提問有錯。不過校長的責備帶給我深刻的影響,洛桑校長本來就是很具格的上師,在被他責備後,我便依止他為上師,在他面前聽受了《菩提道次第攝頌》與《心類學》。
在上《心類學》時,札巴格列格西也在場,洛桑校長教我們兩位格西《心類學》。佛教經論很難只讀一次就懂,也許很聰明的人另當別論。每一次讀,都會有不同的認識。雖然《心類學》這個科目我讀過、辯論過,考試時還拿了第一名,但還是有可以再學、再讀的內容。
如果知道平凡人也能運用內心的能力改變外境,就能推測佛陀具備的能力有多麼不可思議。因為佛陀已完全淨除三摩地的相違品,三摩地的能力已經達到究竟,智慧也究竟,而他的欲求是希望幫助一切有情究竟離苦得樂。從業的角度來看,他盡全力累積福德資糧,也已經究竟圓滿了。愈明白心識的能力,就可以推論當心識的能力愈大,產生的效果就會愈明顯,由此可以增加我們對佛陀的信心。
近來,由於研究前世記憶的人比較多,所以很容易取得例證。從這些例子可以發現,記得前世的人,前世幾乎都是因為意外突然死亡,很少見到因為生病而慢慢死亡的例子;再者,大部分都是由女性再投生為女性,或是由男性再投生為男性。由於大部分的例子幾乎都是同性投生,所以有些印度學者主張「女性死後將再投生為女性,男性死後將再投生為男性」,但佛法並不認同這種看法。那麼,幾乎所有記得前世的人,兩輩子的性別都相同,又要如何解釋呢?
我認為有可能是這樣,由男投生為男,或由女投生為女,比較容易記起前世;由男投生為女,或由女投生為男,比較不容易記得前世。以我們的經驗來看,處在相似的環境,比較容易喚起某種記憶,所以有些人會用「換環境」的方法治療心病。例如由於環境或人的關係使得內心不快樂時,若暫時換個環境生活,例如離開達蘭沙拉,甚至離開印度,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,很快就會忘記不愉快的事。
同樣的道理,今世內外在的狀態與前世愈接近,愈容易想起前世;反之,如果環境與身體的情況變動太大,就很難想得起來。人們完全無法記得自己曾投生地獄,可能是因為人與地獄的情況差異太大,所以完全想不起來;另一種可能是,如果真的想起前世在地獄的經歷,可能會嚇到昏厥,無法繼續活下去,但由於有繼續活下去的業,所以無法想起地獄的經歷。
※ 摘要:
一、傷痕的印記
不知以下這件事是否重要。從這些前世記憶的紀錄,可以看到有人前世被刀刺死,這一世剛出生時,在身上相同的位置可以看到疤痕,或像疤痕的印記;有人前世因為頭跌破而死,這一世剛出生時,在頭部的同一位置也有疤痕。印度拉達克有一座寺院,應該是慮克札倉,在一次與伊斯蘭教徒的衝突中,糾察師在聲援抗議者時,被警察開槍打到頭而過世。這輩子的他清楚記得前世的事,而且在同一個部位也有傷痕。不過隨著年紀漸漸長大,疤痕愈來愈淡,最後就看不見了。這種例子不只一兩件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往下探討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答案,但有可能開啟另一條思路,帶我們看見其他的事情。
往來於前後世的是心識,而身體的外傷就算再嚴重,應該只能傷到粗分的身體,但為什麼傷痕會被帶到來世?之後我會提到,根據佛教經論,往來於前後世的不只心識,還有微細身,所以有些人會從微細身的角度解釋。然而微細身會被傷到而留下疤痕嗎?這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事情。
之前我的想法是,也許可以從業果的角度解釋。形成疤痕的因,除了能被我們看見的外緣,業也是形成疤痕的因。雖然換了下一生,但如果那個業還沒結束,就會在來生留下一些痕跡。不過由於沒有找到清楚的經典根據,所以我又繼續思考其他的可能性。
後來我想,也許還可以這樣解釋。前世無論是被刀刺或被槍打中,那個部位一定很痛,由於「這裡很痛、這裡有傷口」的強烈想法,使得來世身體的同一個部位也產生傷痕。這與靠著相信而產生的作意有點像,而這種力量是很大的。這是我想到的一種可能性,但我並不確定。
我聽說有女子很想懷孕生子,但她的身體並沒有懷孕的條件,由於「我已懷孕,有胎兒在我腹中」的作意,使得她的身體產生了與孕婦相同的變化。過了九個月,到了該生產的時候,當然不會有小孩生出來,肚子裡只有脂肪而已。聽說在印度的醫院裡,有專門在看這種症狀的專科。
二、心識對外境的影響力
以下內容雖然與前後世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因為它們有點重要,所以還是講一下。佛教經典與其他宗教典籍,都有提到心識對外境的影響力,透過內心思考可以改變外在的事物,但不知科學會不會這樣說。想想看,如果心識可以影響外境,是透過什麼樣的關連性,使得這種影響發生呢?我認為它是值得思考的議題,透過它,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意義重大的收穫。
根據我目前為止做的研究,雖然仍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據,但似乎可以從五種角度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。第一,心識非常專注,三摩地的力量得以展現時,可以影響外境;第二,心識懷有強大的欲求時,可以影響外境;第三,由於業的力量,心識可以影響外境;第四,智慧有能力讓內心的認知與事實相符,在這種狀態下,心識可以透過智慧的力量影響外境;第五,心識可以透過勝解的力量影響外境。
從這五種角度觀察生活裡的某些情境,或許可以看到一些證明,例如那些修法有效的例子。修法時,若修法者有好好地為施主祈求,修法時非常專心,再加上有思惟無常、空性等,讓內心的認知與事實很接近。此外,施主或修法者愈相信修法的效力,修法的效果就會愈明顯;供養三寶、獻上朵瑪,圓滿地完成儀軌,這些都屬於透過業產生影響力。以上這些條件愈完整,修法的效果就會愈好;愈缺乏,修法的效果就會愈不明顯。例如修法者如果沒有修慈悲心,沒有好好地為施主祈求,只是有口無心地把儀軌唸完,恐怕很難有用。
內心對外境的影響,除了經論講過的例子,我提不出其他有力的理由。但是,只要心與對境的真相愈接近,心與對境的連動性就愈高,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實。
想想看,透過三摩地如何能影響外境?心識是無法碰觸的,那它是如何能影響外境?是心識跑到外境上嗎?即使是,心識無法碰觸,又要如何影響外境?這是我想要研究的問題,但也許我真的想太多了。
以前我因為這樣而被洛桑嘉措校長責備。我研究很多這一類的問題,在向校長請益時,他用責備的語氣跟我說:「這些問題與研究,太過頭了!」這番話是他發自內心的話。又有一次,辯經學院的嘉措老師也提出很多類似的問題,校長說:「你們這些人怎麼都一樣!」也許,有些疑惑真的是太鑽牛角尖了。
我第一次向洛桑校長提問就被責罵,雖然我並不覺得問題本身有錯,但校長的責備卻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校長要講的,就像之前講過的,如果沒有與自己的實修結合,而是像管閒事般的研究,這種作法是錯的。透過洛桑校長的責備,我更確定做佛法研究要與實修結合。至於我提出引發洛桑校長責備的問題,我至今仍不覺得那個提問有錯。不過校長的責備帶給我深刻的影響,洛桑校長本來就是很具格的上師,在被他責備後,我便依止他為上師,在他面前聽受了《菩提道次第攝頌》與《心類學》。
在上《心類學》時,札巴格列格西也在場,洛桑校長教我們兩位格西《心類學》。佛教經論很難只讀一次就懂,也許很聰明的人另當別論。每一次讀,都會有不同的認識。雖然《心類學》這個科目我讀過、辯論過,考試時還拿了第一名,但還是有可以再學、再讀的內容。
如果知道平凡人也能運用內心的能力改變外境,就能推測佛陀具備的能力有多麼不可思議。因為佛陀已完全淨除三摩地的相違品,三摩地的能力已經達到究竟,智慧也究竟,而他的欲求是希望幫助一切有情究竟離苦得樂。從業的角度來看,他盡全力累積福德資糧,也已經究竟圓滿了。愈明白心識的能力,就可以推論當心識的能力愈大,產生的效果就會愈明顯,由此可以增加我們對佛陀的信心。
三、投生時的性別會轉換嗎?
近來,由於研究前世記憶的人比較多,所以很容易取得例證。從這些例子可以發現,記得前世的人,前世幾乎都是因為意外突然死亡,很少見到因為生病而慢慢死亡的例子;再者,大部分都是由女性再投生為女性,或是由男性再投生為男性。由於大部分的例子幾乎都是同性投生,所以有些印度學者主張「女性死後將再投生為女性,男性死後將再投生為男性」,但佛法並不認同這種看法。那麼,幾乎所有記得前世的人,兩輩子的性別都相同,又要如何解釋呢?
我認為有可能是這樣,由男投生為男,或由女投生為女,比較容易記起前世;由男投生為女,或由女投生為男,比較不容易記得前世。以我們的經驗來看,處在相似的環境,比較容易喚起某種記憶,所以有些人會用「換環境」的方法治療心病。例如由於環境或人的關係使得內心不快樂時,若暫時換個環境生活,例如離開達蘭沙拉,甚至離開印度,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,很快就會忘記不愉快的事。
同樣的道理,今世內外在的狀態與前世愈接近,愈容易想起前世;反之,如果環境與身體的情況變動太大,就很難想得起來。人們完全無法記得自己曾投生地獄,可能是因為人與地獄的情況差異太大,所以完全想不起來;另一種可能是,如果真的想起前世在地獄的經歷,可能會嚇到昏厥,無法繼續活下去,但由於有繼續活下去的業,所以無法想起地獄的經歷。
※ 摘要:
- 如果心識可以影響外境,似乎可以從五種角度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。第一,三摩地的力量得以展現時;第二,心識懷有強大的欲求時;第三,由於業的力量;第四,智慧讓內心的認知與事實相符;第五,透過勝解的力量。
- 愈明白心識的能力,就可以推論當心識的能力愈大,產生的效果就會愈明顯,由此可以增加我們對佛陀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