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課-沒有開始(一)

一、總說
 

經過思考,也許你可以相信有前後世,但接下來可能會有一個疑問。這輩子有前世,前輩子也有前世,再前輩子也有前世……,如此不斷地往前推算,盡頭在哪裡?有最開始的那一輩子嗎?佛教認為沒有,但這個答案可能不容易接受。

聖座的英文翻譯哲敦格西說,他曾與幾位科學家討論前後世,討論到最後,有位科學家說:「要說有前後世,我還勉強可以接受;但要說沒有開始,我心裡實在不舒服。」我自己剛知道原來沒有開始時,心裡也覺得悶悶的,不舒服的感覺持續好幾個月。因此,聽到那位科學家的心情時,我想也許有人跟我一樣,剛接觸無始這個概念時,心裡覺得無法接受。

前後世存在,但是否沒有開始?我們先把感覺放在一邊,從道理分析,看看究竟有沒有開始。

 

二、主要理路


(一)理路基礎:近取因與俱生緣

佛法認為,一切有為法都是由眾多因緣聚合產生,這些因緣可以統攝為近取因與俱生緣。一切有為法都有近取因與俱生緣。以苗芽為例,它的近取因是種子,俱生緣則包括水、溫度、風,以及讓苗芽生長的空間等,也就是六界中的五界。若沒有種子這個近取因就能產生苗芽,則在沒有種子的土壤澆水、施肥,也應該可以長出苗芽,但是不能;若沒有水、溫暖等俱生緣,光靠種子就能產生苗芽,則乾燥、冰凍的種子也應該能發芽才對,但是沒有。由此可知,果要依靠近取因和俱生緣才能產生。

想想看,有了近取因後,俱生緣如何發揮助緣的作用?若以苗芽舉例,因為牽涉到很多專門知識,恐怕不容易說明,以下就以大家較熟悉的水餃為例。如果要製作水餃,除了需要麵粉、餡料等食材作為近取因,還要有其他的俱生緣,包括廚師、火、鍋子、水等等。廚師處理食材,包括:和麵、處理饀料、讓它成型;火提供熱度,讓水餃由生變熟。廚師、火等要能成為俱生緣,必須要有能讓它們發揮作用的對象,火必須有能讓它發揮作用的對象,才能成為俱生緣;廚師也必須有能讓他發揮作用的對象,才能成為俱生緣,而這個能讓俱生緣發揮作用的對象就是近取因。

凡是俱生緣,就必須在近取因上發揮改變的作用。例如捏黏土不是水餃的俱生緣,因為捏黏土時沒有接觸到水餃的食材,雖然那時雙手有做動作,但這些動作對於製作餃子沒有幫助。同樣地,打開爐火不一定有助於餃子形成,對著已成型的水餃打開爐火,這個火才會成為把水餃煮熟的助緣,這個點火的動作才能稱為煮水餃。同樣地,如果沒有種子,水就沒機會成為苗芽的助緣;否則在沒有種子的花盆澆水,那些水應該也要成為長出苗芽的助緣才對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

簡單講,要產生果,一定要有近取因;若沒有近取因,就沒有俱生緣,因為那時的其他因緣根本無法成為助緣。

(二)主要理路:因為有因,所以無始

接著運用這個概念,想想「我有沒有開始」。剛才說過,我有前世、再前世……,就像一條綿延的長河,如此往前追溯,可以追到最開始嗎?從剛才談的內容可知,近取因其實是不斷延續的續流,只是在過程中它會因為俱生緣而發生變化。所以一旦說我有開始,請問這個開始有沒有近取因?如果沒有近取因,也就不會有任何法成為它的俱生緣。既沒有近取因,又沒有俱生緣,就成了無因無緣而生。

若主張無因無緣而生,就會有很多無法合理解釋的問題。例如:既然沒有原因說明它為何在某個時間點開始,為何不能在更早之前就開始?若可以在更早之前就開始,那麼你本來講的那個時間點就不是最開始。總之,若說有開始,就要回答這個開始是不是由因緣而生?若是,則它就不是最開始。因為只要有因緣,就表示它有前相續,所以它就不是最開始;若不是,表示它是無因無緣而生,這樣就無法解釋為何它不能在更早之前開始。由於無法解釋,所以它可以在更早之前開始,如此一來,它就不是最開始。這麼一來,無論從哪個方面講,主張有開始都無法自圓其說。

再舉個例子。如果主張投生有開始,就會有開始的時間點,無論是夏天也好、冬天也罷,或是某年某月,就算是非常久遠以前的年份也可以,總之就是會有一個開始的時間點。所謂開始,就是在某個時間點,某個東西新成立了。如果它的產生沒有因,為何不能早一點產生,非得在那個特定的時間點開始?主張無因生的人,無法回答這個問題;主張由因緣而生的人,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,就是: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之前,因緣還沒具足;到了這個時間點,因緣具足,所以就產生了。

一講到無始,大家很自然會問:「如果沒有開始,現在這些是怎麼來的?」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,換成「如果有開始,現在這些是怎麼來的?」包括心識、業等,由於它們都有產生的因,這些因又是從各自的因產生的,一直往上追溯,自然就會得到「無始」這個結論。「從因而生」與「無始」兩者是合作無間的死黨,只要由因產生,就是無始;正因為諸法都是依於因而產生,所以諸法無始。但我們心裡一直覺得「從因而生」與「無始」相違,於是才會一直想問:「如果無始,那萬物是怎麼產生的?」

雖然嘴上說無始,但心裡其實無法接受。因為你心裡還是覺得必須有開始,所以自然會一直追問「最初是怎麼來的?」別人其實回答了,但因為你的心死咬著「應該要有開始」的想法,所以無論別人怎麼答,你都覺得別人沒有正答。你一直問,只是因為內心不接受無始,你很想聽到「有開始」這種答案,但因為這種答案明顯不合理,所以別人不會這樣跟你講。而你由於得不到想要的答案,不管別人怎麼答,你都不會滿意,所以就有點任性地一直繼續問下去。但從事實上看,應該沒有理由可以反駁「無始」。

有一位據說很有名的科學家,在佛教與科學會議中,對這個議題做了一個很妙的結論。他說:「若說有開始,在道理上站不住腳,但心裡覺得舒服;若說沒有開始,在道理上站得住腳,但心裡無法接受。」因為無法成立有開始,所以是沒有開始。透過觀擇得到了這樣的結論,無論你能否接受,事實就是無始。

※ 摘要:
  • 佛法認為,一切有為法都是由眾多因緣聚合產生,這些因緣可以統攝為近取因與俱生緣。一切有為法都有近取因與俱生緣。
  • 要產生果,一定要有近取因;若沒有近取因,就沒有俱生緣,因為那時的其他因緣根本無法成為助緣。
  • 近取因其實是不斷延續的續流,只是在過程中它會因為俱生緣而發生變化。
  • 若說有開始,就要回答這個開始是不是由因緣而生?若是,則它就不是最開始;若不是,表示它是無因無緣而生,這樣就無法解釋為何它不能在更早之前開始。
  • 「從因而生」與「無始」兩者是合作無間的死黨,只要由因產生,就是無始;正因為諸法都是依於因而產生,所以諸法無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