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課-轉變心念的六個角度(一)

六種思惟角度

一、媽媽其實跟我一樣

第一個角度運用的是「自他換」的概念。媽媽與我其實一樣,因為我們同樣都要快樂、不要痛苦。如果今天生病的人是我,周圍的人如何對我,會讓我更快樂一點?我的孩子如何對我,會讓我更快樂一點?我心裡悄悄地期待他們怎麼對待我?如果他們好好照顧我,我會如何地受益?如果沒有好好照顧我,我的處境會變得如何艱難?就這個角度來說,媽媽其實和我一樣。而現在,她是媽媽,我是孩子。我期待孩子用什麼方式照顧我、愛我、讓我舒服,我就用這樣的方式照顧媽媽、愛媽媽、讓她舒服。在我生病的時候,有人在身邊照顧我,我會舒服;媽媽跟我一樣,所以現在她生病了,我在她身邊照顧她,她會舒服,所以我應該這樣去照顧他。

「我們其實一樣」的這個思惟,還可以這樣運用。想想看,如果我病得很重,只能躺在床上、起不了身,周圍又沒有其他人能照顧我,此時,若媽媽的身體還算硬朗,她會怎麼做?她一定會來照顧我。如果是一般的小病,在短時間裡,會有很多人願意幫忙,包括自己的先生或妻子,以及兄弟姊妹等;就算是嚴重一點的大病,但只要痊癒的機會很大,或是自己的社經地位很高,還有很多人想要跟自己建立長久一點的關係,在這種狀況下,應該還是會有人願意來照顧我。但是,如果我完全沒有希望痊癒,照顧起來又很麻煩,誰都不願意跟我這種人接觸,此時,會毫無怨尤地照顧我的人,會是誰?如果此時媽媽的身體還健康,她會接下這個照顧責任,陪我走到底。

社會上這種例子很多。例如一個智能不足、行為頑劣的小孩,他的兄弟姊妹都不喜歡他,有時甚至連爸爸也不願意理他,但他的母親絕對不會拋下他。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她都會繼續照顧這個孩子。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就是重度殘障,既站不起來,又不能好好躺著,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,就是母親。孩子還小的時候,母親悉心照顧,這似乎很正常;但就算孩子大了,甚至頭髮都白了,老母親依舊繼續照顧他,這種例子很多。

前年我去台灣時,看到一件事。有個妻子成了植物人,他的先生照顧一陣子後,不願意繼續了,就跟她離婚,要把她趕出去。最後接手照顧的,是女方年邁的父母。就算再難,難到幾乎要走不下去了,父母依舊不會放手,繼續照顧孩子。可是,如果角色交換過來,需要被照顧的人換成父母,孩子會用同樣的態度堅持下去嗎?有人似乎就會放棄。想一想,如果今天臥病在床的人是我,媽媽如果還算健康,她會怎麼做?她一定會幫我,不會放著我不管;同樣地,現在是媽媽遇到困難,我一樣也應該這樣幫助她。我們是一樣的。

※ 摘要:
  • 我期待孩子用什麼方式照顧我、愛我、讓我舒服,我就用這樣的方式照顧媽媽、愛媽媽、讓她舒服。
  • 如果我完全沒有希望痊癒,照顧起來又很麻煩,此時,會毫無怨尤地照顧我的人,會是誰?如果此時媽媽的身體還健康,她會接下這個照顧責任,陪我走到底。
  • 同樣地,現在是媽媽遇到困難,我一樣也應該這樣幫助她。我們是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