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課-【對境練習】覺得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

問:照顧母親,我覺得自己被勉強著接受我不喜歡的事。例如,媽媽牙齒不好,所以菜都煮得很軟,變得很不好吃。若要顧到我的需求,我就必須煮兩種。所以,我要不就是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煮飯,要不就是要一直吃我不喜歡的食物、改變習慣。現在天氣很熱,我又很怕熱,媽媽怕冷。跟媽媽在一起時我不吹冷氣。就像這樣,一起相處,我必須做很多忍耐,時間一久我就有點不耐煩。我感覺到跟媽媽在一起,我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,不想做的也得去做。

是啊。以前媽媽生了我之後,也開始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,也在不想的情況下改變了生活方式,這些生活方式她也不見得喜歡。很多想去的地方不能去,不想去的地方都必須去,她的生活也因為我做了很多改變。這樣的情況,也是我們必須要想到的。

尤其,如果你是個在實修佛法的人,就必須訓練自己「捨棄」的能力,對於想要的事物,訓練能夠捨棄的能力。挑戰最大的困難是,若某一種行為或食物會傷害媽媽的健康,該如何反應,這應該是很困難的事。它不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已,而且對自己來說也是有理由的,若自己跟著吃,自己生病,這樣也是不可以的。如果現在的問題是,若不這樣吃,對方會生病,若這樣吃,自己會生病,這一類的事情就必須再謹慎地考慮該怎麼做,很難用簡單的方法就這樣下判斷。

某一種煮法,對父母的傷害性的大小,以及能對父母做多少解釋,這些都是要觀察的事。如果對父母其實沒有傷害,但你沒有辦法跟父母解釋,他們就是無法接受,你就必須接受必須分開煮的這個結果。而對這件事的思考方式,就跟剛才講的處理吐痰的想法很像。若用某一種方式思考,事情就會變得很大,今天抱怨要多煮一個菜,明天再抱怨要多煮一個菜,每天這樣累積下來,就變成一件很大的事。但如果換另一種思考方式,多煮一道菜要花多少時間?也許是二十分鐘或半小時吧,若不能接受要多花半小時煮菜而去跟父母吵架、罵人,或者硬不想辦法配合,結果自己或父母的身體搞壞了,吃虧的還是自己啊!因為你不能因為這樣就不管父母,也不能不管自己,不是嗎?

必須考慮的事情,不只是身體會不會生病,還必須想到如果因為這樣跟父母吵架,父母的心情因此不快樂,時間一長,心理出問題,不只父母不快樂,自己也會跟著不快樂。與其這樣,不如就開心接受要多花二十分鐘半小時這件事,想著:「當然好!沒問題!」這半小時,其實一半是為自己花的,就算全部都是為了媽媽,就把它接下來,這也是可以的啊!這種程度的付出,應該不致於做不到。

最麻煩的事情是,我們把一些負面情緒累積在心上。想著「今天也沒做到」「昨天也沒做到」,但其實累積都是心在累積,物是無法累積的,昨天是昨天,昨天已經結束了,今天歸今天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以前媽媽生了我之後,也開始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,也在不想的情況下改變了生活方式,這些生活方式她也不見得喜歡。
  • 如果你是個在實修佛法的人,就必須訓練自己「捨棄」的能力,對於想要的事物,訓練能夠捨棄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