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5課-【對境練習】覺得父母愛擺臉色
問:平常我們善待對方,對方也表現出善意或是看起來有收穫,我們做得再辛苦也會覺得值得。例如教小孩讀書,看到他們因為自己的教導而有進步,我們心裡也會覺得很欣慰。但是,照顧父母時,我再怎麼好好做,他們都沒有給我好臉色看,隨便發脾氣,連一句謝謝也不說。長期下來就會覺得灰心、不值得。於是,即使只是一點小事,我也覺得很難忍受,陷入惡性循環裡。
人的個性其實各各不同。有些人可以很自然表達內心的感受,有些人則很不習慣講這些話。尤其,久病又年紀大的人,他們的心識比較不清楚,加上長久處在這樣的狀態裡,心的底層是不開心的,在這樣的狀況下,要他們笑口常開、常說一些謝謝你、你好、慢走等這些社交話,大概已是他們能力做不到的事了。這是我們必須先知道,他的心有這樣的表達障礙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很希望他能知道我們有對他好,希望他因此而開心。若能感受到他開心,我們也會開心。我們的這種反應基本上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愛,既然如此,重點不在於他有沒有表達,而是他心裡的感受。當然,如果他沒有講,我們就不知道。
對於這件事,大家的做法不一樣,有些人是心裡沒有覺得你好,但嘴上會說;有些是心裡有想,但嘴上沒說。所以,就看你相處的老人夠不夠聰明圓滑,哈哈哈!有些老人是聰明人,例如,婆婆跟媳婦之間不容易有真正的慈愛,這是很正常的事,但聰明的婆婆會怎麼做呢?我知道的一個例子是,就算媳婦沒有好好照顧她,但在外人面前,她會一直稱讚媳婦說:「我這媳婦實在太好了,非常孝順,對我很好。」媳婦聽了心裡很舒服,這兩天就會好好照顧她。但不夠聰明的老人,媳婦若沒有好好照顧自己,就照實在外人面前講,媳婦聽了很生氣,第二天又怎麼可能會好好照顧她呢?
所以我在想,對方有沒有講出來,不一定表示他的心有或沒有那樣想。另一個觀點,也不僅限於父母。先舉一個例子,有一位洛色林的師長格隆格西,他是日宗仁波切、顙東仁波切的師長,在西藏時擔任過洛色林寺的堪布,退位後成為堪蘇,並移居印度。格隆格西是風病患者,情緒不穩定,而且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。聽說他的侍者非常好,不論格隆老師再怎麼責罵,甚至會對他說:「你之所以來照顧我,是因為看在我有幾個錢,打算偷錢,所以才來假裝當侍者。」侍者依舊盡心盡力照顧他。有時,該到醫院看醫生了,但格隆老師不肯去,侍者就把老師背在背上,這時老師就去咬他的頭,侍者怎麼做呢?他就把老師反著背(跟老師背靠背),這樣老師就咬不到他的頭了。他就這樣一路把老師背到醫院去。住在寺院附近的人,因為經常看到這位侍者這樣照顧老師,所以這些民眾說:「上師不知修行程度如何,但侍者一定是位菩薩。」
有一次,聖座去南印度,指名要見格隆老師。聖座跟格隆老師聊了很久,問了很多格隆老師的生活近況。第二天,聖座指名要見格隆老師的侍者。侍者嚇壞了,想說他的老師一定在聖座面前講一大堆他的過失,或是抱怨他照顧得不好,或是平常講他居心不良、打算偷錢之類的壞話,大概都跟聖座講了。沒想到一見聖座,聖座非常歡喜,他對侍者說:「你把老師照顧得很好,你的老師非常歡喜。」他的老師心中的他,跟他以為老師心中的他,正好相反。
就像剛才說的,若對方把不高興在心裡堆積,想著有一天要報復,這是真正的瞋心;但若只是表情不好看,或是嘴上說一些不好聽的話,它們只是因為身體或心裡不舒服,而對內心信賴的人表現出來的表情與言語而已。若不是內心信賴的對象,他會很小心,也就不會有這樣的表現了。就像如果有外人來,他就會比較小心,就算心裡不高興,表面上也會擺出一點笑容,說話也會比較好聽一些。但是,對於自己相信的人,因為他心裡相信就算自己對他生氣,對方也不會記在心裡,不會記恨。總之,對於自己相信的對象,就比較沒有顧忌,而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展現出來。其實,他能這樣做,對他比較好,把心裡的東西都扔出來,不悶在心裡,對他是好事;若他心裡有瞋心與不開心,卻沒有發洩的管道,對他的健康會有傷害。除非他懂得去實修慈悲心,把瞋心消除,否則,情緒能有一個發洩的出口,對他來說是比較好的。
從某個角度來說,他這樣沒有負擔地對自己擺臉色、說話不好聽、找麻煩,正表示我們是他信賴的對象。別的不談,小孩的這種表現其實更明顯。媽媽在場時,孩子會一直吵鬧,要這個不要那個,要買這個買那個,但是,到別人家他就不會這樣做,會表現得很乖的樣子。會有這樣的差別,主要是這孩子對別人並沒有打從心底的相信與交付,而且有一點害怕,但在自己父母身邊,因為信賴感很夠,所以心裡想什麼就都會表現出來。
所以,你的猜想與事實可能正好相反。你猜想父母不喜歡自己,但事實上這是因為他們非常信賴你,所以才有那些情緒表現。當然,若他心裡記著仇,打算找機會教訓你,那就不是信賴,而是真的生氣了,哈哈。
※ 摘要:
人的個性其實各各不同。有些人可以很自然表達內心的感受,有些人則很不習慣講這些話。尤其,久病又年紀大的人,他們的心識比較不清楚,加上長久處在這樣的狀態裡,心的底層是不開心的,在這樣的狀況下,要他們笑口常開、常說一些謝謝你、你好、慢走等這些社交話,大概已是他們能力做不到的事了。這是我們必須先知道,他的心有這樣的表達障礙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很希望他能知道我們有對他好,希望他因此而開心。若能感受到他開心,我們也會開心。我們的這種反應基本上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愛,既然如此,重點不在於他有沒有表達,而是他心裡的感受。當然,如果他沒有講,我們就不知道。
對於這件事,大家的做法不一樣,有些人是心裡沒有覺得你好,但嘴上會說;有些是心裡有想,但嘴上沒說。所以,就看你相處的老人夠不夠聰明圓滑,哈哈哈!有些老人是聰明人,例如,婆婆跟媳婦之間不容易有真正的慈愛,這是很正常的事,但聰明的婆婆會怎麼做呢?我知道的一個例子是,就算媳婦沒有好好照顧她,但在外人面前,她會一直稱讚媳婦說:「我這媳婦實在太好了,非常孝順,對我很好。」媳婦聽了心裡很舒服,這兩天就會好好照顧她。但不夠聰明的老人,媳婦若沒有好好照顧自己,就照實在外人面前講,媳婦聽了很生氣,第二天又怎麼可能會好好照顧她呢?
所以我在想,對方有沒有講出來,不一定表示他的心有或沒有那樣想。另一個觀點,也不僅限於父母。先舉一個例子,有一位洛色林的師長格隆格西,他是日宗仁波切、顙東仁波切的師長,在西藏時擔任過洛色林寺的堪布,退位後成為堪蘇,並移居印度。格隆格西是風病患者,情緒不穩定,而且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。聽說他的侍者非常好,不論格隆老師再怎麼責罵,甚至會對他說:「你之所以來照顧我,是因為看在我有幾個錢,打算偷錢,所以才來假裝當侍者。」侍者依舊盡心盡力照顧他。有時,該到醫院看醫生了,但格隆老師不肯去,侍者就把老師背在背上,這時老師就去咬他的頭,侍者怎麼做呢?他就把老師反著背(跟老師背靠背),這樣老師就咬不到他的頭了。他就這樣一路把老師背到醫院去。住在寺院附近的人,因為經常看到這位侍者這樣照顧老師,所以這些民眾說:「上師不知修行程度如何,但侍者一定是位菩薩。」
有一次,聖座去南印度,指名要見格隆老師。聖座跟格隆老師聊了很久,問了很多格隆老師的生活近況。第二天,聖座指名要見格隆老師的侍者。侍者嚇壞了,想說他的老師一定在聖座面前講一大堆他的過失,或是抱怨他照顧得不好,或是平常講他居心不良、打算偷錢之類的壞話,大概都跟聖座講了。沒想到一見聖座,聖座非常歡喜,他對侍者說:「你把老師照顧得很好,你的老師非常歡喜。」他的老師心中的他,跟他以為老師心中的他,正好相反。
就像剛才說的,若對方把不高興在心裡堆積,想著有一天要報復,這是真正的瞋心;但若只是表情不好看,或是嘴上說一些不好聽的話,它們只是因為身體或心裡不舒服,而對內心信賴的人表現出來的表情與言語而已。若不是內心信賴的對象,他會很小心,也就不會有這樣的表現了。就像如果有外人來,他就會比較小心,就算心裡不高興,表面上也會擺出一點笑容,說話也會比較好聽一些。但是,對於自己相信的人,因為他心裡相信就算自己對他生氣,對方也不會記在心裡,不會記恨。總之,對於自己相信的對象,就比較沒有顧忌,而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展現出來。其實,他能這樣做,對他比較好,把心裡的東西都扔出來,不悶在心裡,對他是好事;若他心裡有瞋心與不開心,卻沒有發洩的管道,對他的健康會有傷害。除非他懂得去實修慈悲心,把瞋心消除,否則,情緒能有一個發洩的出口,對他來說是比較好的。
從某個角度來說,他這樣沒有負擔地對自己擺臉色、說話不好聽、找麻煩,正表示我們是他信賴的對象。別的不談,小孩的這種表現其實更明顯。媽媽在場時,孩子會一直吵鬧,要這個不要那個,要買這個買那個,但是,到別人家他就不會這樣做,會表現得很乖的樣子。會有這樣的差別,主要是這孩子對別人並沒有打從心底的相信與交付,而且有一點害怕,但在自己父母身邊,因為信賴感很夠,所以心裡想什麼就都會表現出來。
所以,你的猜想與事實可能正好相反。你猜想父母不喜歡自己,但事實上這是因為他們非常信賴你,所以才有那些情緒表現。當然,若他心裡記著仇,打算找機會教訓你,那就不是信賴,而是真的生氣了,哈哈。
※ 摘要:
- 久病又年紀大的人,他們的心識比較不清楚,加上長久處在這樣的狀態裡,心的底層是不開心的,在這樣的狀況下,要他們笑口常開、常說一些謝謝你、你好、慢走等這些社交話,大概不太容易做到。
- 重點不在於他有沒有表達,而是他心裡有沒有感受到我們對他好。
- 從某個角度來說,他這樣沒有負擔地對自己擺臉色、說話不好聽、找麻煩,正表示我們是他信賴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