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必須重視調整動機
佛陀曾說過:「諸法依緣生,住於意樂上,何者發何願,即得如是果。」總體而言,任何法都必須依靠因與緣產生,佛法特別認為苦樂的主要因緣是心,而心的趨向又以欲求為主導。由於某種法行最終能成為何種果的因,主要受制於欲求,因此佛法非常重視調整動機。例如做大禮拜,若動機不清楚,或為了今生安樂而做,則這個行為就只是一種運動,它能得到的好處是做運動的好處。為了今生身體健康而繞塔,這種行為跟時下一般人為了健康而跑操場一樣,無法帶來額外的利益。
有些上師甚至說,為了今生而做的事情是惡業,即使你在觀修,若為今生獲得盛名而做,則觀修是在造惡業;若你觀修是為了切斷輪迴、利益一切有情,即使你觀修的時間很短,也能快速圓滿福德資糧。由上可知,由於動機的不同,相同的行為可能是造善業,也可能在造惡業。
所以,不懂得掌握這個關鍵的人,會不重視前行的修正動機,只重視正行要做到多少數字的禮拜或持咒。然而,用這種作法累積的數字,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多、成績單很好看,但它的品質並不好。就像光看帳面的數字,某人好像很有錢,但計價單位是印尼盾等幣值很低的錢,則這個人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富有,當他真正要拿這筆錢買東西時,會發現這些錢其實沒有什麼購買的能力。
與其這樣,不如在前行時好好修正動機,就算因此使得能做正行的時間變少,以致於做不到很多數字也沒有關係。例如,與其在沒有好好修正動機的狀況下,唸一萬或十萬遍六字大明咒,不如把大部份的時間用來修正動機,例如用十五分到二十分鐘慢慢地修正動機,然後再唸一次或一圈六字大明咒,如此累積的福德資糧大過前者。必須明白的是:我們要的不是數字而是福德資糧,是為了累積福德資糧、淨除罪障才持咒的,既然如此,就要用更能達到目標的方式去持咒才對。雖然乍看之下只唸了一次,數字只有一;就好比手上的錢財數字雖然只有一,但它是幣值較高的美金或英磅,要用的時候才能真正派上用場。這是為什麼把修正動機看得如此重要的原因。
由溫薩巴尊者父子傳下來的口訣,在所有法行開始之前,先以統攝的方法觀察思惟三士道次第,直到內心受到影響為止,用這種方法修正動機。之後,在正行時就算沒有得到太大的改變也沒有關係。用這種作法也許能做的不多,但凡做的品質都會很好。然而,以我們來說,好像有計算數字才覺得舒服安心,因此不重視修正動機。這樣做是不對的,但大部份的人都習慣這樣做。
…《加行六法》第二講
有些上師甚至說,為了今生而做的事情是惡業,即使你在觀修,若為今生獲得盛名而做,則觀修是在造惡業;若你觀修是為了切斷輪迴、利益一切有情,即使你觀修的時間很短,也能快速圓滿福德資糧。由上可知,由於動機的不同,相同的行為可能是造善業,也可能在造惡業。
所以,不懂得掌握這個關鍵的人,會不重視前行的修正動機,只重視正行要做到多少數字的禮拜或持咒。然而,用這種作法累積的數字,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多、成績單很好看,但它的品質並不好。就像光看帳面的數字,某人好像很有錢,但計價單位是印尼盾等幣值很低的錢,則這個人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富有,當他真正要拿這筆錢買東西時,會發現這些錢其實沒有什麼購買的能力。
與其這樣,不如在前行時好好修正動機,就算因此使得能做正行的時間變少,以致於做不到很多數字也沒有關係。例如,與其在沒有好好修正動機的狀況下,唸一萬或十萬遍六字大明咒,不如把大部份的時間用來修正動機,例如用十五分到二十分鐘慢慢地修正動機,然後再唸一次或一圈六字大明咒,如此累積的福德資糧大過前者。必須明白的是:我們要的不是數字而是福德資糧,是為了累積福德資糧、淨除罪障才持咒的,既然如此,就要用更能達到目標的方式去持咒才對。雖然乍看之下只唸了一次,數字只有一;就好比手上的錢財數字雖然只有一,但它是幣值較高的美金或英磅,要用的時候才能真正派上用場。這是為什麼把修正動機看得如此重要的原因。
由溫薩巴尊者父子傳下來的口訣,在所有法行開始之前,先以統攝的方法觀察思惟三士道次第,直到內心受到影響為止,用這種方法修正動機。之後,在正行時就算沒有得到太大的改變也沒有關係。用這種作法也許能做的不多,但凡做的品質都會很好。然而,以我們來說,好像有計算數字才覺得舒服安心,因此不重視修正動機。這樣做是不對的,但大部份的人都習慣這樣做。
…《加行六法》第二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