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凡夫相的上師
諸佛菩薩既然刻意化現凡夫相給我們看,我們見到的當然就是凡夫相的上師,不會是看起來像佛的上師。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殊勝化身相,其實也帶著些許凡夫相,因為他有示現出生、生病、死亡等行相,由此可知,即便是殊勝化身,依然示現了有缺點的樣子;若是報身相,示現的就是完全沒有過失的行相。
佛陀成佛後幾年,他的父親淨飯王邀請他進宮,相關內容在《父子相會經》裡有記載。在這本經書裡,文殊菩薩說:「很多淨土都有佛住世,這些佛都是釋迦牟尼佛。」有人問:「這有可能嗎?那些佛與釋迦牟尼佛都是同一心續嗎?」文殊菩薩回答這個問題後,又說:「不只淨土,在其他剎土也有釋迦牟尼佛的化身。」接著就說了一首偈頌:「或現釋梵王,抑或現魔相,饒益諸有情,世間不能了。或現為女人,抑或現畜生,不著世間法,如蓮不染泥。無貪示有貪,無畏示恐慌,為調有情故,化現引路人。無癡癡呆現,非稚示愚稚,為調有情故,化現引路人。無癲示癲狂,體非殘示殘,變化種種相,調伏諸有情。」《速道》也有摘錄這首偈頌,我剛才唸的是完整的全文。如果你看到的師長過失,偈頌裡正好有提到,我想,讀這些偈頌對你應該會有特別的幫助。
這段偈頌說,佛陀變化成各種化身,有些化身是天人,有些化身是魔,有些化身是畜牲,有些化身是女人,有些化身是有貪欲的樣子,有些化身是會害怕的樣子,有些化身是愚笨、懂得不多的樣子,有些化身是愚稚、凡夫的樣子,甚至有些化身是瘋子、肢體殘缺的樣子。佛陀透過這些不相的行相,利益眾生。
要相信這段內容其實不容易。若需要理由才能相信,自己必須先具備相當的基礎。首先,必須對四聖諦生起定解,而定解的產生,光靠經論做根據不夠,必須透過親自觀擇才能得到定解。接著要進一步學習「大乘不共四聖諦」,這是從所知障觀點建立的四聖諦論述。若對一般的四諦不了解,就無法了解更深細的內容;以一般的四諦為基礎,再學習大乘不共四聖諦,把觀擇做得更透徹、獲得定解之後,再回頭看剛才說的那些不可思議的內容,就會生起「的確有可能!」的心情。
至此,你才會對大乘教法感到無比驚訝,才能終於成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放棄、堅持走這條路的人。即便眼前做不到,但心裡也會非常清楚該做事就是成佛,該走的就是這條大乘道,心裡會生起堅定的信解。否則,對我們這些初學者而言,要相信文殊菩薩說的那些話,是有困難的。
…《2008依師軌理》
佛陀成佛後幾年,他的父親淨飯王邀請他進宮,相關內容在《父子相會經》裡有記載。在這本經書裡,文殊菩薩說:「很多淨土都有佛住世,這些佛都是釋迦牟尼佛。」有人問:「這有可能嗎?那些佛與釋迦牟尼佛都是同一心續嗎?」文殊菩薩回答這個問題後,又說:「不只淨土,在其他剎土也有釋迦牟尼佛的化身。」接著就說了一首偈頌:「或現釋梵王,抑或現魔相,饒益諸有情,世間不能了。或現為女人,抑或現畜生,不著世間法,如蓮不染泥。無貪示有貪,無畏示恐慌,為調有情故,化現引路人。無癡癡呆現,非稚示愚稚,為調有情故,化現引路人。無癲示癲狂,體非殘示殘,變化種種相,調伏諸有情。」《速道》也有摘錄這首偈頌,我剛才唸的是完整的全文。如果你看到的師長過失,偈頌裡正好有提到,我想,讀這些偈頌對你應該會有特別的幫助。
這段偈頌說,佛陀變化成各種化身,有些化身是天人,有些化身是魔,有些化身是畜牲,有些化身是女人,有些化身是有貪欲的樣子,有些化身是會害怕的樣子,有些化身是愚笨、懂得不多的樣子,有些化身是愚稚、凡夫的樣子,甚至有些化身是瘋子、肢體殘缺的樣子。佛陀透過這些不相的行相,利益眾生。
要相信這段內容其實不容易。若需要理由才能相信,自己必須先具備相當的基礎。首先,必須對四聖諦生起定解,而定解的產生,光靠經論做根據不夠,必須透過親自觀擇才能得到定解。接著要進一步學習「大乘不共四聖諦」,這是從所知障觀點建立的四聖諦論述。若對一般的四諦不了解,就無法了解更深細的內容;以一般的四諦為基礎,再學習大乘不共四聖諦,把觀擇做得更透徹、獲得定解之後,再回頭看剛才說的那些不可思議的內容,就會生起「的確有可能!」的心情。
至此,你才會對大乘教法感到無比驚訝,才能終於成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放棄、堅持走這條路的人。即便眼前做不到,但心裡也會非常清楚該做事就是成佛,該走的就是這條大乘道,心裡會生起堅定的信解。否則,對我們這些初學者而言,要相信文殊菩薩說的那些話,是有困難的。
…《2008依師軌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