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區分善與惡
龍樹菩薩在《中觀寶鬘論》說:「貪瞋癡及彼,所生業不善;無貪瞋癡等,所生業是善。」貪瞋癡,以及以貪瞋癡為動機而造的業是不善業。無貪不是沒有貪就好,而是貪的相反;無瞋的善根指的是慈與悲,由此可知,僅僅不生氣不算是無瞋的善根;無癡指的是癡的相反。所以後半首偈頌的意思是,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動機而造的業是善業。
這首偈頌對善業的解釋,或許大家還可以了解;但對於不善業的解釋可能就要再想想了。因為,就像剛才說過,以貪為動機而造的善業是存在的,例如以對來世的貪為動機而造的業;還有,以癡為動機造的善業也是存在的,例如投生於人與天的業,其動機都是無始以來就有的無明、補特伽羅我執。這麼說來,《中觀寶鬘論》這首偈頌裡的貪與瞋,指的是對今生種種的貪瞋;癡也不是一般的癡,而是對業果愚蒙的癡。由這樣的貪瞋癡為動機造的業是不善業。
然而,用這種方法解釋,我覺得有點不舒服,因為它只剝開最表層的皮,而且剝得不完整。應該要再講得清楚一些。動機可以再分為時動機與因動機或根本動機,例如希望自己來世可以變得很富有,以這種想法為動機而去布施,其中「希望來世富有」是因動機;在布施時心裡生起的思,例如:「給對方財物」、「這對他有益」、「他會感到歡喜」,這些是捨的思,它們是善的。在這個例子裡,這個人的時動機是善的,而因動機裡有貪欲。有這個概念後,再回頭看《中觀寶鬘論》這首偈頌,「貪瞋癡及彼,所生業不善」裡說的不善業,不看因動機,只看時動機,若時動機有貪瞋癡,造的業就是不善;若時動機是慈心、悲心、無貪、無瞋、無癡的話,造的業就是善。
這首偈頌對善業的解釋,或許大家還可以了解;但對於不善業的解釋可能就要再想想了。因為,就像剛才說過,以貪為動機而造的善業是存在的,例如以對來世的貪為動機而造的業;還有,以癡為動機造的善業也是存在的,例如投生於人與天的業,其動機都是無始以來就有的無明、補特伽羅我執。這麼說來,《中觀寶鬘論》這首偈頌裡的貪與瞋,指的是對今生種種的貪瞋;癡也不是一般的癡,而是對業果愚蒙的癡。由這樣的貪瞋癡為動機造的業是不善業。
然而,用這種方法解釋,我覺得有點不舒服,因為它只剝開最表層的皮,而且剝得不完整。應該要再講得清楚一些。動機可以再分為時動機與因動機或根本動機,例如希望自己來世可以變得很富有,以這種想法為動機而去布施,其中「希望來世富有」是因動機;在布施時心裡生起的思,例如:「給對方財物」、「這對他有益」、「他會感到歡喜」,這些是捨的思,它們是善的。在這個例子裡,這個人的時動機是善的,而因動機裡有貪欲。有這個概念後,再回頭看《中觀寶鬘論》這首偈頌,「貪瞋癡及彼,所生業不善」裡說的不善業,不看因動機,只看時動機,若時動機有貪瞋癡,造的業就是不善;若時動機是慈心、悲心、無貪、無瞋、無癡的話,造的業就是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