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課-悲心的利益(下)

二、散發寧和的力量
 

再看看周圍的例子,一個家庭裡只要有一個人行為不良、脾氣很差,就會讓整個家都不快樂;相反地,只要有一家庭成員的個性很安定、經常保持笑容,他就可以為整個家創造寧靜安詳的氛圍。再擴大一點來看,如果自己居住的鄉里住著一個惡霸,我們內心就會有一點不寂靜的感受;相反地,鄰里間如果性格安定、心地善良的人愈多,周圍的環境就會愈平和。即使沒有慈愛或利益他人的心,光是要求自己不去傷害他人,就會對周圍產生不小的影響力。也許短期內看不出來,但如果長期跟這樣的人相處就會知道,這種人雖然跟你沒有特別要好,他對別人的慈愛心也不特別強,你也沒有看到他直接去利益任何人,但他對周圍的人沒有一點傷害心,這種人,你只要看到他,內心自然就會變得很平靜。很奇妙吧?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,但這種影響力確實存在。

我們札倉有一位法師,他沒有承擔公眾事務,也沒有什麼特別要好的朋友,但我們從來沒看過他發脾氣,也從來沒看過他做出任何會讓人覺得受傷的行為,時間一長,大家很自然地就很喜歡他。另外還有一位法師,他的心地很善良,會熱心地幫助別人,對寺院的小朋友非常照顧,也在學院擔任教職,寺院裡的小朋友都叫他「善心老師」,我們這些大人也跟著這樣叫,結果他本來的名字反而被大家忘記了。

 

三、受人喜愛


某人幫助你,你會喜歡他,這是當然的事;然而,某人即使沒有幫助你,但你看到他幫助別人、善待別人,也會自然地對他產生好感。這種事不只發生在大人之間,對小朋友而言也是這樣。聖座曾舉過一個例子說,給很小的嬰兒看彼此善待的影片,小嬰兒的表情看起來就很高興;如果給他們看人們彼此傷害的影片,小嬰兒的表情看起來就不高興、不喜歡。我還聽說了一個實驗,讓兩組小孩分別看不同的卡通影片,一組看的是互助的影片,一組看的是暴力的影片。看完影片之後,再讓小朋友看布偶表演,其中一個布偶被另一個布偶打,這個時候,看互助影片的小孩會跑過去把被打的布偶抱起來,但是,看暴力影片的小孩則不會這樣做。

由於這是很自然的心理反應,所以,愈去幫助別人,喜歡你的人自然會變多,你的朋友就會變多。如果你不喜歡交太多朋友,害怕自己太受歡迎,那你可以暗中幫助別人就好。不過,我曾聽過這種說法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有人說,脾氣壞、很喜歡傷害別人的人,別人就算不知道他做過壞事,見到他時就會莫名地感到有一點不平靜;相反地,心地善良、做過很多好事的人,別人就算不知道他做過好事,但只要一靠近他,內心就開始變得平靜。如果這是真的,則你想要做到完全保密,恐怕也有點困難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?它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嗎?還是因為從臉上的表情看得出來呢?就算無法明確指出是哪一種表情,但只要心地壞的人臉上就會有一種樣子,內心善良的人也會有一種樣子,只因為無法解釋到底是從哪一種表情顯露出來的,只好用「靠近某人,便感覺平靜或不平靜」這種方法表達。好像有人這樣說,假笑與發自內心的笑,若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間的差別,假笑時,眼角的皺紋不會跑出來。雖然一般人不會注意到,但刻意研究的人就能發現。也許是因為這樣,心思很壞與心地善良的人,當別人靠近他們時,他們的臉上一定會有一些相對的表情,只是我們沒有辦法清晰地辨識。說不定就是受到這些表情的影響,使我們內心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
我有一個親戚,有一陣子,他是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,不但有錢、健康,身體也很有力氣。他常為同鄉的人出頭,只要有人欺負他的同鄉,他就會一起跟著討厭對方。走在路上,他常會有那種不可一世的表情,那時的他有慢心,也會與人分黨結派。後來他的妻子過世,人生開始遇到很多困難,獨居的他整天持誦六字大明咒,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。腳步慢下來後,他思考自己的人生,慢慢發現過去有很多事情原來做錯了。年輕氣盛時,由於慢心,使得他無法辨識自己做錯的事;後來慢心降低,再加上自己一個人住,有很多時間思考,發現自己過去做了錯事,打心底有「我錯了」的心情。又過了一陣子後,他慢慢恢復了社交,現在的他變得跟以前不一樣,見到人會主動打招呼問好,也拋掉了分黨結派的心情。以前的他只跟某些特定的人互動,例如只有在跟親戚相處時才會有點開心,跟其他人相處,就算沒有直接起衝突,也會因為跟別人合不來而不快樂。但現在朋友變多了,不論到哪裡都很開心。他說:「現在跟以前,不一樣了!」

※ 摘要:
  • 愈去幫助別人,喜歡你的人自然會變多,你的朋友就會變多。
  • 心地善良、做過很多好事的人,別人就算不知道他做過好事,但只要一靠近他,內心就開始變得平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