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課-認識慈悲菩提心(下)

三、慈悲菩提心的重要性
 

相當於成佛種子的是什麼?大乘經典就只說了菩提心,別的都沒說,例如沒有說成佛的種子是證空慧,沒有說成佛的種子是修止,任何佛經都沒有這樣說。雖然並不是每一部佛經都有談到成佛的種子,但只要有談到,至少譯為藏文的每一部佛經,全都只說成佛的種子是菩提心。所以,相信大乘佛經的人,佛說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,這代表什麼意思呢?以種田來說,如果完全不播種,只是不斷地澆水、給予陽光照射、施肥、灑農藥,無論做得再多,都不可能長出苗芽;同樣地,如果不重視菩提心,又說要成佛,這種人無論學再多顯乘或密乘的教授口訣,包括那些號稱非常高深的口訣,就像是在沒有種子的田地施肥澆水一樣,不可能有收穫。但他們不但沒有這種自覺,還會想著自己做了這麼多,種子應該發芽了才對。
在人具有的諸根當中,最重要的是命根,如果命根終止,其他各根也都無運作。同樣地,對成辦佛果而言,像命根一樣重要的是大悲心,在《攝正法經》[註1]裡有這樣說。

也許有人懷疑這種話恐怕只有顯乘佛經會講,但其實在密乘典籍裡也是這樣說。在一部密續典籍寫到,有人問:「要如何傳授密續的實修方法?」佛說:「實修慈悲菩提心,並且在心續中生起菩提心,這樣的所化機,才能對他傳授密法。在菩提心尚未生起之前,別說是講密法,連壇城也不應該給他看。」為何佛要這樣說?是因為覺得有實修並生起菩提心的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,所以特別偏愛他們;沒有實修慈悲菩提心的人,佛不喜歡他們,因而決定不傳密法給他們,是這樣嗎?不是。之前講過,佛對一切有情的悲心不分親疏遠近。那麼,佛又為什麼說不應該對沒有慈悲菩提心的人傳授密法呢?因為對這種人講密法不但沒有幫助,反而可能會有傷害,所以才說對於沒有生起慈悲菩提心的人,不要傳授密法給他們。

在《大日如來續》、《文殊根本續》等很多密續典籍都提到,成佛的主因是慈悲菩提心,若沒有慈悲菩提心,就無法成就密乘悉地。生起菩提心,透過菩提心,無論做什麼,即便只是做很小的布施,都成為成佛之道,即便只是做很小的實修,無論是密乘的實修或是任何實修,全都成為成佛之道。如果沒有菩提心,無論做什麼,都不會成為成佛之道。所以,在《心經》最後的那段咒語「揭諦,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」,如果與大乘結合來做解釋,第一個揭諦指的是最初入大乘道。何時生起菩提心,那時才算進入大乘道。就算生起了菩提心,若在沒有菩提心的狀況之下做任何事,雖然已上道,但只會停在原地,沒有往前邁步;在有菩提心的狀況下做任何的事,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,都是在前進,只是步伐的大小有差別而已。

既然成佛之道是菩提心,上路之後,前進的速度會有快慢的差別。就像同樣在公路上,開車就比走路快;同樣是開車,由於車子性能的優劣,又會有速度的差別;沒車的人可以用走的,或是用跑的,又或者用其他的交通工具例如腳踏車。總之,可以快快走,也可以慢慢走。別的不談,就算只能用爬的,只要他繼續不斷地前進,只是不能很快到而已,但一定會到,因為他走的路沒有錯。否則,就算你買了一台最好的車,可以開得非常快,只要你沒有開上這條成佛之道,而是開在別條道路上,無論你開得多快、開了多遠、開了多久,都不會離成佛愈來愈近。同樣地,如果你一點都沒有在菩提心上努力,只聽說密乘是速道,無論你再努力,都是在別的地方繞圈子,不可能靠近佛果。別說靠近,連邊都沒有沾到。

 

四、看重慈悲菩提心


慈悲菩提心是成佛最重要的因,在有這樣的想法下,為了讓自己重視慈悲菩提心,該怎麼做呢?如果根本不認識什麼是佛,你不會在意自己有沒有成佛,又怎麼會重視慈悲菩提心呢?如果要談這個主題,要解釋的內容就很多,各位如果沒有做一點學習,是無法了解的。以下略做一點說明。

佛經說,成佛之後,每天可以讓幾百萬、幾億的有情獲得解脫、脫離惡趣,可以為有情帶來這麼大的義利。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,那麼,一旦自己成佛,不但能讓非常多有情獲得佛果位,而且由於這些有情成佛,他們也能做無邊的利生事業、也能幫助非常多有情成佛。如此不斷擴展出去,能成辦的有情義利真的非常大啊!而這些成果全是因為自己成佛造成的。我能成佛的根本原因是大慈心與大悲心,產生大慈心與大悲心的根本,就是現在我心續裡的這一點小悲心。這樣說來,我們現在有的這一點小悲心,雖然只是一顆很小的種子,卻是包括自己在內的無邊有情獲得一切安樂的根本。既然如此,我應該好好呵護它、讓它進步才對。如果就這樣放著這個小悲心不管,什麼都不做,豈不是太可惜了嗎?

聖座說:「生起利他的善良心而去利益他人,不但利益了自己,也利益了他人;利益了今生,也利益了來生;不但對暫時有益,連究竟的佛果位也要靠它成辦。」他這樣說,不是因為他擅長作文而寫出的漂亮文章。對於一個懂得的人來說,這段話的內容,每一句都可以深入解釋,而且可以根據理路與經論證明這些話是真的。

四臂觀音中間的兩隻手捧著寶物,這個寶物代表的是慈悲菩提心。不論我們相不相信,歷史記載說,只要對著這個來自龍族的寶物祈願,無論你求的是今生的任何東西,包括一切飲食與生活資具都能順利獲得。經論以這個寶物來譬喻菩提心,經論上說,只要生起慈悲菩提心,無論暫時與究竟的安樂都會得到。

四臂觀音手中的蓮花代表的是證空慧。菩提心與證空慧是成佛最重要的兩個因。那麼這兩個因,哪個比較重要呢?這個問題很難有絕對的答案。從消除相違品的角度來說,證空慧是主要,菩提心是輔助;從成辦順緣的角度來說,菩提心是主要,證空慧是輔助。但如果只是很粗略地談,對於「慈愛與智慧哪個重要」這個問題,有人會說慈愛比較重要,因為如果完全沒有慈愛,智慧別說能夠帶來幫助,恐怕反而會造成極大的傷害。對於「證空慧與菩提心誰比較重要」,我有時候會開玩笑地這樣回答:「觀世音菩薩應該是覺得菩提心比較重要,因為他用雙手把菩提心捧在心間,至於蓮花,他只用一隻手很輕巧地握著而已。」

一切安樂的泉源是自己相續中的慈愛心,所以這個利他心非常重要。但如果用另外一種說法來說,所謂的利他心,就是想要把別人從苦裡救出來的悲心、想要成辦他人安樂的慈心,以及想著「若成佛就能幫助有情離苦得樂,所以我要成佛」的菩提心。所謂利他心,可以說就是這三種心。再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說,就是心的慈、口的慈、身的慈,或者說利他的心、利他的口、利他的身。

把這些總合起來說,若能喜歡有情、慈愛有情、利益有情,則自己不但這輩子會快樂,來世也會快樂,還能究竟成佛,自己暫時與究竟的安樂都可以成辦。若換成這樣的角度去思考,當我們說到悲心很重要的時候,其實也就是在說有情很重要。「悲心很重要」與「有情很重要」,兩者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。

※ 摘要:
  • 如果沒有菩提心,無論做什麼,都不會成為成佛之道。
  • 我們現在有的這一點小悲心,雖然只是一顆很小的種子,卻是包括自己在內的無邊有情獲得一切安樂的根本。既然如此,我應該好好呵護它、讓它進步才對。
  • 聖座說:「生起利他的善良心而去利益他人,不但利益了自己,也利益了他人;利益了今生,也利益了來生;不但對暫時有益,連究竟的佛果位也要靠它成辦。」
  • 「悲心很重要」與「有情很重要」,兩者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。



[註1] 中文譯本是《佛說法集經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