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課-補充緣起見(最終回)

緣起見中的「緣起」,聖座在講《略論》時,清楚地把它分為三種:依於因緣的緣起、依於支分安立的緣起、依於名言安立的緣起。所謂依於名言安立,其中「名言」指的是什麼?以瓶為例,「瓶」這個名、想著「是瓶」的分別心,這兩者都是名言,依於名言安立,指的就是依於它們而安立。對於「以名安立」、「以分別心安立」這種用詞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,但剛才說的「依於名與分別心而安立」,又是在說什麼呢?它的意思是,我們平常會有很多「我坐」、「我走」、「這個好」、「那個不好」、「這是應取、那是應斷」等各種論述,這些論述全都有言詮它們的名,也都有生起「這是彼」的分別心,這些論述都只是因為這樣而產生的,若沒有由名與分別心安立,由對境那一方無法產生任何論述。

無論什麼對境,若從它的體性去尋找是找不到的,這就是所謂的尋找施設義不可得,這也表示由對境那方面無,由對境自己是無的。然而,如果從對境那方面是無,又是如何而有呢?雖然從對境方面無,但因為有名言,有產生「此是此、彼是彼」的名與分別心,所以會說透過名與分別心來說是有,透過依賴它們而有。聖座在前幾天法會中也用了「依於分別心而有」這樣的名相。

《四百論》說:「此皆無自性。」月稱論師對此的解釋是「仗他」,意思是要依賴他者,而此處的「他」,宗大師清楚地說要理解為名言分別心[註1],若只理解為要依賴因緣,就會成為粗分的理解。所以,若把花繩看成蛇,這種蛇(花繩之蛇)就只是分別心安立而已,並不是依賴分別心(而存在),因為它根本不存在。

世尊在《般若二萬頌》裡說:「唯安立而已,由安立而有。」這兩句話是一起說的。其中「由安立而有」的意思是依靠安立而有。不過,若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,在安立之後某物才成立,就像因與果那樣,則你對於「由安立而有」的理解是錯的。所謂「由安立而有」的意思是,你執持它有,是透過安立而執持它有,所以才說是觀待於安立,由安立而有。這樣說來,所謂的昨天,是依於今天成立出昨天;所謂的因,是依於果而成立出因,帶著這樣的認識去理解「由安立而有」,才有希望掌握到正確的理解,你的理解才不會出錯。若只用「尋找施設義不可得」、「唯以分別心安立」這種方式去解釋空性,但對於「依賴分別心」這個概念沒有講清楚,恐怕會讓有些人產生誤解。

※ 摘要:
  • 緣起見中的「緣起」,聖座在講《略論》時,清楚地把它分為三種:依於因緣的緣起、依於支分安立的緣起、依於名言安立的緣起。
  • 無論什麼對境,若從它的體性去尋找是找不到的,這就是所謂的尋找施設義不可得,這也表示由對境那方面無,由對境自己是無的。
  • 雖然從對境方面無,但因為有名言,有產生「此是此、彼是彼」的名與分別心,所以會說透過名與分別心來說是有,透過依賴它們而有。



[註1] 《廣論》:「不仗他者,非謂不仗因緣,是說有境名言之識為他,非由彼增上安立,為不仗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