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2009隨念佛功德
課程簡介
對佛法有總體概念後,要進一步加強對於「佛」的認識。
這門課的主要目標,是介紹什麼是佛。對於佛教徒而言,這是學佛最終極、最殊勝的目標。
先從大小乘共通的觀點介紹什麼是佛,也會針對從這種觀點描述的佛,跟大家做一點辨析與討論。
之後再從大乘不共的觀點,也就是從唯識宗與中觀宗的角度介紹佛。若從大乘的觀點出發,其實應該依照「基、道、果」的次第,明白佛果位是如何以世俗諦與勝義諦為基礎,開展出方便與智慧的道路,而獲得佛陀法身與色身的成果。在「隨念佛功德」這個課程裡,我只從「果」的角度介紹佛。
課程綱要
這門課的主要目標,是介紹什麼是佛。對於佛教徒而言,這是學佛最終極、最殊勝的目標。
先從大小乘共通的觀點介紹什麼是佛,也會針對從這種觀點描述的佛,跟大家做一點辨析與討論。
之後再從大乘不共的觀點,也就是從唯識宗與中觀宗的角度介紹佛。若從大乘的觀點出發,其實應該依照「基、道、果」的次第,明白佛果位是如何以世俗諦與勝義諦為基礎,開展出方便與智慧的道路,而獲得佛陀法身與色身的成果。在「隨念佛功德」這個課程裡,我只從「果」的角度介紹佛。
一、認識佛功德的重要性
二、佛具備三項功德
三、佛有究竟的滿願能力
四、略述大乘基道果
五、略述佛三身
六、如何觀修佛功德
課程資訊
一、授課時間:2009年11月3日起,共12堂
二、授課地點:印度達蘭沙拉-策秋林寺
三、課程下載:
課程內容
-
第11課-導師薄伽梵是無欺誑的救怙者
成立導師薄伽梵無顛倒了知一切方便,也具備愛有情勝過愛自己的慈愛心之後,才能成立導師是清淨無欺誑的救怙者。
-
第12課-【實修練習】佛是無欺誑的救怙者
如果我開口跟佛陀求救,他不可能不知道,不可能知道我在受苦卻不理我,也不會沒有能力救我。
-
第13課- 大小乘宗義認定的佛之差異(上)
到底是小乘宗義的看法對,還是大乘宗義的看法對?要徹底研究這些問題,就必須先把四聖諦的論述透過理由弄清楚。
-
第14課-大小乘宗義認定的佛之差異(下)
我們不停地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這樣的生死循環已經反覆很久了,它有沒有可能在某個時刻被截斷,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我們從「非死不可」變成「不會再死」?
-
第15課-【歷史故事】醜乞丐
從這些故事,可以看到佛如何運用他的功德包括慈悲心、智功德等幫助眾生。
-
第16課-【歷史故事】牛、窮人
雖然佛陀對一切眾生沒有親疏之別,但眾生自己必須要有種子才行。
-
第17課-【歷史故事】窮僕人
每聽到一個佛的功德,就要隨著聽到的內容去思惟。無論在聽聞時感覺到被撼動一點點,或是平時累積到的善根,都要全數回向,希望它們都成為成佛的因。
-
第18課-佛三身的論述(上)
佛的三身,包括法身、報身與化身。
-
第19課-佛三身的論述(下)
果位時的三身,與因位時的種性,若能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思惟,一定能獲得對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理解
-
第20課-福德是心想事成的因
「一切安樂都來自福德」這句話的重點是,福德是讓自己能心想事成的要素。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