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-
第11課-投生的因(二)不是常因-反駁「由神所造」(下)
業與暫時的緣若聚合就會產生苦樂,若沒有聚合就不會產生苦樂,由此可知苦樂就是依此而產生,不是造物主造的。
-
第12課-投生的因(三)是無常因(上)
投生之因是無常法,無常法雖然有三種,但要指的話只有色法與心識可以指。從色法上解釋不通,所以只能從心識的角度去解釋。
-
第13課-投生的因(三)是無常因(下)
心識到投生處的因是業與貪欲,由業產生錯亂顯相,由貪欲產生想去的心。所以佛法裡說,投生最主要的兩個因是業與愛。
-
第14課-略說中陰
心識從本來的身體離開,在還沒有進入新的身體之間,處在這個階段時,他依然是一位有情,此時這有情處在的狀態稱為中陰。
-
第15課-臨終前的欲,對來世的影響
在臨終生起的欲,對於來世的去處有非常大的影響力,所以要善巧運用。
-
第16課-運用投生原理,成辦學佛目標
若有人問我什麼是佛法,我會說:「所謂佛法,就是改變欲望。」學法的重點在改變心;而改變心的重點在改變欲望。
-
第17課-臨終時的心
死亡時的心,對來世的去處有很大的影響力。一般來說,平常最習慣的心,會在死亡時起現行。
-
第18課-業與貪的作用(一)
我們要做的事情其實只有一件,就是設法在貪欲這件事情上獲得完全的自由。在貪欲上獲得自由,在投生上就獲得自由了。
-
第19課-業與貪的作用(二)
在身心連結這件事上,業像是膠水,貪則是進一步把它們綁在一起的繩子。死亡則是膠水用完的時候;一旦膠水用完了,就不得不死了。
-
第20課-以「緣起」統攝業果之理
整個十二緣起的內容,最困難的地方在「由識生名色」以及「由有生生」,困難在於業與來生之間的連結,不容易得到很清楚的理解。